消費調查:誰在買車?
編者按
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機會對于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至關重要。特別是在汽車市場增速開始放緩之時,危中尋機,捕捉當前汽車市場中的消費亮點,盤活增量和存量市場成為汽車廠商全新的挑戰。何種人群是當下汽車消費的生力軍?消費者更青睞什么樣的產品?在新能源和傳統車型、自主品牌與進口品牌中如何抉擇?帶著這些問題,《經濟參考報·汽車特刊》記者奔赴多個城市汽車市場,深入汽車消費群體,以期為車企決策提供參考,敬請關注《消費調查(上):誰在買車?》。
上海:購車需求個性化成亮點
□記者 王辰陽 程思琪 上海報道
性價比、安全性、智能化……準備購買新車的消費者最在意哪些特性?《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在上海采訪了多位有購買自主品牌汽車意向的消費者,發現消費需求愈發多元,消費者關注的車輛特點各有不同,自主品牌也傾盡所能去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
消費“生力軍”看重性價比
“90后”徐先生來上海工作已經快兩年了,“買不買車”“買什么車”成為他工作以來考慮最多的消費問題。下定決心買車后,徐先生在等待車牌搖號的過程中,也花了不少時間研究車型。
毫無疑問,“90后”乃至“95后”正在成為汽車消費的“生力軍”。根據《2019中國汽車消費趨勢報告》,2018年至2019年,到店、試駕、購車等行為人群中,“90后”的占比已經超過了25%。對于這些步入職場時間不長的年輕人來說,積蓄有限,買車往往還需要父母的“贊助”,徐先生也不例外。
徐先生坦言,因為需要父母幫助,家人的意見成為他選擇新車的關鍵因素。有一些品牌因為常年積累的市場口碑,在父母心中地位是很高的,自己聽從父母的建議也會更多地考慮這些品牌的車型。
當然,性價比是逃不開的話題。在徐先生看來,車輛的智能駕駛功能、車載娛樂系統、內飾、安全輔助系統當然越齊全、越高端越好,但更重要的是性價比問題,因為這些功能本質上并不是剛需,車型有配備只能算作“加分項”。
徐先生說:“比如一些內飾的升級,我在外面的店鋪可能只要花費在4S店一半的價格,所以內飾肯定不是我買車考慮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SUV車型備受市場寵愛,也是徐先生首選的車型。“SUV的空間更大,更方便與家人或者朋友共同出行。同時,城市SUV的車身寬度和轎車相仿,停車難度不會有那么高,也沒有那么費油,很適合我們這樣的新手購買。”徐先生說,“而且城市SUV的二手車殘值普遍比轎車高,這一點也很重要。”
“第二輛車”優選新能源
隨著我國汽車市場的不斷發展,存量市場也成為影響產銷的關鍵因素之一,很多家庭在選購“第二輛車”時,往往會選擇與“第一輛車”不同的新產品。上海的賈女士就有這樣的想法。
充滿現代感的車身設計,實用貼心的智能化服務,某造車新勢力的車型曾經是賈女士家庭購買“第二輛車”的優先選項。但是,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是否安全、會不會產生輻射,成為她選擇造車新勢力的一大顧慮。
針對頗受消費者關注的電池安全問題,真成投資管理合伙人趙興華認為,電池技術一直在進步,目前鋰電池的安全可靠性還是有保障的,未來也會更加穩定。
賈女士表示,還有一個顧慮就是造車新勢力的企業經營情況。不同于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通常更有用戶意識,會提供很多免費的服務,但這是基于企業經營良好的前提,而一些造車新勢力時有負面消息傳出,這很讓人擔心“好服務”會不會“說沒就沒了”。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新能源汽車在我國汽車消費市場的占有率約為5%左右。2019年12月初向公眾征求意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新車銷量占比將達到25%左右。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還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購買造車新勢力的新能源車沒有拍賣車牌的困擾,每天通勤的使用成本可能只有一塊錢電費,動力加速和續航里程也能滿足要求。”賈女士說,“如果未來安全問題等能有保障,我還是會去考慮購買的。”
自主品牌“更懂”消費者
“從外觀上來說,這些年自主品牌進步很大,很多已經不輸合資品牌了;而在性能方面,自主品牌發動機技術的提升也比較明顯。對于消費者來說,這些進步都是吸引我們購買自主品牌的原生動力。”上海車迷余先生說。自主品牌的進步被消費者看在眼里,也化為消費的實際推動力。
當市場需求愈發多元化的時候,“更懂中國消費者”的自主品牌開始玩起了“私人訂制”。上汽旗下的MAXUS品牌推出了C2B智能定制模式,即消費者可以在車廠提供的選項中,選擇自己的個性化配置組合,再由車廠生產適配的車輛交給消費者。這類個性化的消費體驗,也的確收獲了不錯的市場效果。
不同消費者看重的車輛性能不同,個性化訂制將按需提供更合適的產品。采訪中,有一位消費者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很注重車輛的安全性,希望車身顏色是亮色,這樣在路面行駛會更加醒目、更加安全。“私人訂制”顯然有利于滿足這類的需求。
“不可否認,自主品牌的產品力越來越強,但是最缺乏的還是認同感,這一點也體現在品牌的溢價上。這需要品牌的慢慢積累,不能一蹴而就。”余先生說。
深圳:購車決策向“細”處分化
王傳福表示,當下年輕消費群體在網聯生活的塑造下,熱衷于體驗新鮮事物,同時興奮點也容易快速轉移,企業需要始終保持足夠的前瞻性和寬闊的視野。
專家表示,目前,AI、萬物互聯、大數據、5G、量子計算等各種新生事物,正處于技術爆炸的前夜,隨時可能從任何角度給社會生活帶來全面沖擊。自主品牌車企除了要密切關注技術發展及其對年輕人生活的影響,還應大開腦洞、積極尋找擁抱新物種的機會,主動推動變化的發生。
□記者 王豐 深圳報道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汽車消費行為路徑、人群結構、汽車內容消費偏好,以及購車需求等,正在產生新的變化。近期,《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深圳采訪多位購買自主品牌汽車的消費者,發現汽車消費的需求和決策,越來越向“細”處分化。而在這種需求變遷的驅動下,汽車企業正主動求變,向“深”處探索產品和服務價值的新大陸。
女性意見崛起 需求變“細膩”
在兩年前剛開始學車的時候,深圳市民王先生就構想好了自己購車的類型——一定要買一輛棱角分明、動力十足,最好還具有越野性能的四驅車型。然而,拿到駕駛證后,他開始拿不定主意了。
“老婆喜歡線條圓潤的汽車,老媽希望車子空間夠大,最好能有7個座,可以帶著一家老小去旅游。”王先生是一位“80后”青年,家中的小寶寶剛剛3歲多,他表示已經決定放棄理想向家庭妥協。
目前,像王先生一樣的“80后”“90后”是汽車消費的主力軍,家庭和伴侶的意見是影響他們購車決策的重要因素。
根據《2019中國汽車消費趨勢報告》,男性在購車決策中依然占據主導,但隨著兩性平權發展,女性在汽車消費視角中正在從旁觀視角快速向主體視角轉變:對比2018年至2019年有留資、到店、試駕、購車行為的人群,女性占比由2018年的23.6%增長到2019年的38.5%,增長率為63%。與男性更看重汽車的配置、價格相比,女性更在意汽車的外觀、品牌、乘坐舒適度。
此外,女性購車群體的大幅增長,也大大提升了女性在汽車消費中的決策占比。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女性消費者購車比例至少占到國內購車人群的1/3以上,并呈現持續攀升的趨勢,這還不包括家庭購車中由女性主導、以家庭男性成員登記購買的汽車數量。
專家表示,女性意見的崛起不僅讓以往“理性”的汽車消費開始變得“感性”“細膩”,也讓市場需求更加細化和多元。
國產車性價比高 個性化技術更吸睛
同樣20多萬元的價格,深圳市民李先生放棄了某合資品牌車型,選擇了純國產的一款混動版新能源汽車。李先生告訴記者,除了不錯的性能指標和大氣的外觀,吸引他的還有這款車的內飾和個性化的技術。
“在這款車的車內,能夠摸得到的地方都采用了皮質進行包裹,全液晶儀表盤,車頂上還配備了超大的全景天窗。”李先生介紹說,這款車配備的中控大屏可以實現90度自動智能旋轉,自動適應軟件橫豎界面;基于安卓程序開發的智能網聯系統,支持智能語音助手輔助用戶進行多項功能的操作,可以輕松開啟智能人車無界交互體驗。
“跟進口車比發動機質量、汽車品質,國產車未必占優勢,但是比內飾和智能技術,國產車真的是性價比超高。”李先生說。
《2019中國汽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隨著汽車產業由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用戶的汽車消費越來越重視駕乘體驗,對于配置、內飾品質、舒適性、操控性、品牌價值因素等越來越看重。
而伴隨著智能科技的快速發展,消費者正從基礎功能的滿足延伸至科技智能的追求,智能化、網聯化等越來越受到關注。
2019年,汽車智能化關注度相比2018年增長30.8%,汽車網聯化關注度同比增長52.3%。消費者對語音識別的準確性、反應速度、具體功能的體驗感比較看重,導航系統的精準度以及路線識別亦是消費者實際用車過程中較為關注的需求。
深挖消費需求 催生細分市場
面對汽車消費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各大車企正深度挖掘消費需求,對市場展開精細化的運營。目前,在已有車型級別劃分基礎上,通過尺寸、風格、動力等元素的變化,對細分市場進行拓展和延伸,已成為一種趨勢。
以SUV市場為例,我國的自主汽車品牌近年來深耕細分市場,聚焦年輕人群,陸續推出跨界、時尚車型。2019年,伴隨著長安CS85 COUPE、哈弗F7x、星越等車型陸續上市,催生了中國品牌轎跑SUV細分市場。
此外,不少車企正加快自身轉型升級的步伐。
2019年6月25日,比亞迪全球設計中心在比亞迪深圳總部落成,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透露:“技術,是比亞迪的硬實力;而設計,將成為比亞迪的軟實力。技術與設計,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要讓比亞迪的產品從‘技術’單輪驅動轉變為‘技術+設計’雙輪驅動。”
北京:消費升級考問汽車市場
□記者 李志勇 北京報道
在經歷了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28年來首個負增長后,2019年前11個月,中國汽車市場仍然呈現出持續下降的趨勢。但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市場消費升級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不僅體現在產品更加高端化,而且,消費者對于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需求也越來越強烈。
中國汽車消費如今已進入追求個性化的時代,客戶消費正在走向更高層級。在北京的汽車市場,這種消費升級不僅指價格上升,更多的是消費者期待得到更高品質、更個性化的產品。在汽車市場不斷下行的背景下,這種消費升級的趨勢也在考問著汽車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
消費升級愈加明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前11個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03.8萬輛和2311萬輛,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9%和9.1%。
雖然整體汽車市場的日子仍舊不怎么好過,但一些中高端品牌和豪華車品牌卻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長。其中,北京奔馳銷量超過55萬輛,同比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保持了國產豪華車銷量的領先優勢。
除此之外,寶馬、奧迪、雷克薩斯等一眾豪華品牌,在2019年都取得了不俗的戰績,產銷量都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不僅是國際豪華品牌,消費升級的趨勢在自主品牌汽車產品中也得到了很大的體現。北汽集團旗下北汽新能源汽車公司表示,2019年前11個月,共銷售11.4萬輛,其中,中高端產品銷量占比提升至90%。
北京汽車集團日前發布了2019年經營業績,銷售整車226萬輛,位居中國汽車產業第四位,整車出口近8萬輛,營業收入超過5000億元。
“2009年,北汽集團汽車銷量超過100萬輛,營業收入達到1000億元。10年時間,北汽集團產品銷量增長了1倍多,而營業收入增長了4倍。”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介紹,這種銷量增長和收入增長的不匹配,恰恰說明了北汽集團在調整產品結構、堅定不移推進產品向中高端發展的戰略取得了成效。
2019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曾表示,中國汽車市場潛力依舊存在,消費者仍有合理消費、綠色消費、升級消費的需求。
保持了多年高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在整體市場疲軟的狀況下也連續出現了下滑態勢。而另一方面,實現在國內投產的特斯拉,幾乎每天都有1000個左右的訂單產生。這樣的對比下,消費升級的趨勢可見一斑。
符合需求才是王道
這一輪的消費升級不再是“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面對日益成熟的汽車市場,消費者不僅需要更高品質的產品,更需要符合自身需求的產品。
“以前可能是看別人買什么車自己就買什么車,但現在不是這樣了,消費者更關注自身的需求”,一些業內專家表示,現在,智能化程度、有沒有語音控制、能不能在線聽歌等,都成為了消費者購車時的重點參考依據。
從2019年的汽車市場來看,20萬元以上汽車產品的市場大部向好。其中,20萬元至25萬元的汽車產品銷售增速同比增長15.6%,35萬元以上區間份額則較2018年提升1個百分點,整體市場價格向上偏移,消費升級趨勢明顯。
在豪華車領域,整體呈現出超過10%的增長。除了消費升級的推動作用,豪華車價格的下探也為其提供了新的市場增長點。20萬元至30萬元價格區間的產品,在擁有高性價比的同時,也滿足了消費者對性能、品牌、高端體驗等的需求,成為消費升級下的主流選擇。
不僅是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下,中國汽車市場的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以往,三四線城市的汽車銷量增速通常要高于一二線城市,但這種趨勢近年來發生了變化,高級別城市成為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截至2019年11月,北京等一線城市的汽車銷量仍舊保持正增長。
與此同時,消費者對汽車品牌的忠誠度也逐步提升,弱勢品牌和新品牌面臨的挑戰愈發嚴峻。截至2019年11月,乘用車領域位居前十位的品牌集中度為近60%,較上一年同期提升3個多百分點。這些都表明,品牌價值的作用越來越大,并將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扮演重要角色。
“向上”成為發展主題
面臨著市場壓力不斷加大和消費者需求升級的變化,國內汽車企業紛紛下大力氣提升產品、技術和服務水平,“向上”成為2020年乃至未來汽車企業的重要任務。
包括北汽、一汽、東風、長安、吉利等企業,都已經推出了各自的高端產品品牌。同時,也都在盡最大可能拓展出行、租賃、金融服務等相關領域,滿足消費者不斷增長的新需求。
“汽車產業這一輪調整轉型不會是短時間的,產業的轉型和市場的淘汰才剛剛開始,企業要有更深刻的認識,要有高度,要下更大的決心。”徐和誼表示。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