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別想我給你們養老”女兒怒懟母親一番話,讓很多人拍手贊同
從古至今,中國一直講究以孝治國,“百善孝為先”的觀念刻在中國人的骨子里,根深蒂固。所以當一個人家里出現女兒不贍養父母的事情時,很容易遭受周圍人的唾罵和不屑。
但在有的家庭里,發生這種女兒拒絕贍養父母的情況時,卻不會遭受到任何的批評,反而會得到很多人的一致認同。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種家庭的父母非常“重男輕女”,長期的不公平對待才會讓女兒做出這種決定。
01、
小燕是個女孩子,從小在農村生活,家境也很困難。
她是家里的老大,從她出生起爸爸就對她沒有好臉色,時常對她又打又罵,只因為她是個女孩,讓他被村里人嘲笑生不出兒子。
每次爸爸打她時,小燕的媽媽也只是冷眼旁觀,有時候甚至會添油加火,在一旁大罵:“怎么就生了你這么個賠錢貨,讓我抬不起頭。”
上小學后,父母又生了一個兒子,而弟弟的到來讓小燕的情況變得更加不好了。
那個時候計劃生育嚴查,二胎無法上戶口,而上不了戶口,就意味著弟弟會成為黑戶,無法上學。
于是,父母就在一瞬間做出了決定,不假思索的把小燕送到了鎮上的親戚家寄養。
年幼的小燕根本不愿意離開父母,她認為父母不要她了,哭著求著不要把她送走。
但父母還是狠心的將她送走了,告訴她去鎮上了會過上好生活。
可實際上,小燕被送走后,父母就開始和村里人說女兒走丟了,這一切的行為只是為了給小兒子上戶口做鋪墊。
父母前幾個月會按時給一定數額的生活費,一個孩子能吃多少東西,親戚一家摳搜一下,還能從中拿點。
可好景不長,弟弟的出生讓原本就拮據的家庭更加捉襟見肘,不過有個好消息是政策改革開放二胎,小燕又上回了戶口,可小燕父母還是把她寄托于親戚家。
為了讓年幼的弟弟吃上好的,穿上好的,父母決定減少給小燕的生活費。
生活費的減少讓親戚一家無法從中獲利,他們一改對小燕熱情的態度,變得冷嘲熱諷。
后來,父母時時拖欠生活費,這讓小燕本就如履薄冰的生活瞬間跌入冰窟。
從此之后,親戚家的所有家務活都是小燕來做,有時候作業沒做完,來不及做家務,小燕還會被親戚責罰不許吃飯。
就這樣,小燕像保姆一般在親戚家度過了小學時光,后來升入了初中,讀的是一所寄宿學校。本來以為進了初中,擺脫了親戚,可以過的好一些,但讓小燕沒想到的是,初中之后的生活更加折磨人。
02、
進入初中后,小燕的生活始終如一的拮據,父母給的生活費,付完學雜費和住宿費后,勉強夠她生活。
但是有時候需要一些課外材料時,她只能忍著肚餓將錢拿出來買練習。
小燕不是沒有想過向父母提出增加點生活費的要求,但沒等開口就被媽媽指著鼻子罵:“你一個女孩子家讀那么多書干嘛,最近給你弟弟買了新衣服和玩具沒有錢給你了。”
初中三年,小燕在學校里挨餓受冷,放假回家后還要照顧弟弟做家務,照顧不好弟弟,還會被爸爸打。
上高中后,父母每月只給小燕三四百塊錢的生活費,這對需要購買許多課外材料的高中生活來說,根本是杯水車薪,小燕只好在寒暑假里出門兼職賺取下學期的生活費。
可等到工資到手后,又全被父母拿走了,每回母親都會語重心長地說:“你還小,錢我給你保管著,等你以后結婚的時候給你做嫁妝。”
可到了新學期,小燕向父母申請漲一點生活費時,父母瞬間就變臉了,與問她拿錢時完全不一個態度。
小燕憤怒的質問:“那是我自己兼職賺的錢,你憑什么不介意給我?”
父母一聽這話,立刻上手打了她:“我養你這么大,沒向你拿過一分錢,現在才拿你這么一點錢,你就這個態度!你有什么資格和我大喊大叫,趕緊給我干活去。”小燕感到非常委屈,就哭著跑了出去。
在外跑了好一會,小燕又餓又累,只能自己再原路返回家中,回家之后身心疲憊的小燕看到弟弟居然正在客廳里用電腦打游戲。
于是,她好奇地問了問弟弟:“什么時候,家里買了電腦?”
然而沉迷于游戲的弟弟,態度很不耐煩地說:“爸爸用你的工資剛給我買的,怎么了?沒事就滾,別打擾我玩游戲。”
就這樣一句話,像針一樣扎在小燕心里,也是這一次,小燕真的對父母絕望了,她瞬間淚流滿面。
后來,小燕每回出去找工作都會在父母面前把工資往下壓一壓,留點錢給自己,就這樣艱難地度過了三年的高中生活。
03、
高中畢業后,父母以年滿十八歲斷了小燕的生活費。
而被家里徹底斷了生活費后,小燕變得更加艱難,在暑假里她工作了兩個月,掙取了大一第一學期的生活費,又去申請了助學貸款,才勉強上了大學。
大學四年,都是小燕自己兼職掙錢養活自己,每一塊錢都要省著花,過的非常艱難。
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學畢業,小燕找了第一份正式工作,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每個月到手的工資,除去每月必須的房租和日常所用,根本所剩無幾。
但是回家過年的時候,她媽媽就伸手問她要錢,小燕說她沒有錢。
她媽媽就會立刻指著她的鼻子罵:“死丫頭,你上了那么久班,一分錢也沒存下來,是不是在外面把錢瞎花完了?”說著還抄起一旁的掃帚打她。
小燕跑了出去,她媽媽追著出來,直到被鄰居看見才攔了下來。
經過這一回,小燕覺得格外傷心,再也不肯回家了,也不再接父母的電話。
父母見總聯系不上小燕,就找到了公司,打算像上學時一樣故技重施找小燕要錢。
到公司后,父母想要小燕拿三萬塊錢出來給弟弟買車,因為她弟弟今年考出了駕駛證想要輛車。
小燕不肯,父母開始撒潑打滾,鬧著喊著:“我養了你這么多年,就讓你給點錢幫家里買個車怎么了?以后我還不是要給你做嫁妝。”
小燕看著她父母無理的樣子,聲淚俱下道:“爸媽,這么些年你到底養過我什么?從小到大,所有好的都是弟弟的。他出生要上戶口,我被送去別人家跟做保姆一樣,他上學穿最好的衣服,用最好的文具,上最好的補習班,我連買本筆記本都要省很久的錢。”
她媽媽聽著她的哭訴,更是理直氣壯地說道:“你一個女娃要那么好東西干嘛,你弟是男孩子,再說了你對他好點,弟弟以后也會對你好的。”
小燕聽著她媽的話,失望至極,痛苦地喊著:
“您真是我親媽啊!!我什么都要讓給弟弟。我上大學之后基本都是自己賺錢養活自己,每一塊錢都要算著花,過的非常艱難。
可你呢?明知道我生活困難,可你還要我匯錢給你,就因為弟弟要買衣服、要買手機、要上補習班。他考不上高中,擇校費要我出;他買車還要我出錢。
那是不是以后他買房結婚生子所有的錢,都要我出?我回家過年,你把我打出門,現在還到我的公司來鬧,請問你們能不能放過我啊!”
小燕媽媽聽著她的話,更是生氣,瞬間提高了聲音:
“怎么了?你一個女孩子要那么多東西干嘛,讓你給你弟弟買車買房怎么了,這就是你應該做的,我們是你的爸媽,你贍養我們也是應該的,還有我們愿意給誰錢花就給誰花。
你不給我們錢就是你不孝順,你這個不孝女,居然說出這種話來,今天你不給我們錢,我們就不走了。”
小燕聽著她媽媽的話,明白和他們已經沒有商量的余地了,于是把眼淚抹干凈了,對爸媽說:“這些年你們只養了弟弟,根本沒養我,那以后也別想著我給你們養老,你今天想走就走,不走就自己呆這里吧!”說完便頭也不回地走了。
小燕走后,父母還在后面指著小燕的身影一直罵,公司的同事都看不下去了,紛紛出言道:“大媽,什么年代了?還重男輕女”“就是啊,大媽你那兒子都這么大人了,自己養不活自己嗎?”“連自己都養不活,這樣的兒子有什么用,大媽還是勸你趕緊和你兒子斷絕關系吧”“怎么會有這樣的父母?”
04、
一般來說,女兒不贍養父母是會被很多人批判的,但是小燕這種情況,得到的是更多人的贊同。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如此重男輕女的父母并不少見,像小燕那樣的女孩也到處都是。
她們承受著來自孝道的重壓,成為父母為兒子謀求福利的搖錢樹。
男尊女卑的思想,深深印刻在無數中國人的腦子里,但是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如果還活在這樣的舊思想里,社會怎么可能會進步呢?
所以,為人父母,要想子女孝順,就應該一碗水端平,用嚴格而不失愛的教育去培養孩子,如此才可以“養兒防老”。
-END-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