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帕金森10年 69歲老木工術后一個月又拾起了老本行
中國網財經7月22日訊(記者杜丁)今年69歲的老姚10年前被確診為帕金森病,從最開始的手抖逐漸發展到胳膊僵直,頭也點個不停,就連從小靠它“吃飯的家伙”刨子都拿不住了,最終干了40多年木工活的他被迫停止了工作。就在上周,老姚竟然重拾舊業又干回了老本行,而這距離他手術出院僅一個月時間。
“我得趕緊把手術費用賺回來”,58歲時,老姚出現左腿行動不好,后慢慢延伸到左上肢,59時確診為帕金森病。開始時,老姚吃美多巴、森福羅等藥品后癥狀尚可控制,但在3年前癥狀開始加重,“起步和轉身困難,小碎步很嚴重,平均一天要摔跤5-6次,”老姚說,得病后他像是被穿上了“帕金森的魔衣”動彈不得,怪象百出,只能被迫停止了木工工作,家人也一度認為他以后可能就完全出不了門了。
隨后,在家人的陪同下,老姚開始在上海、杭州各大醫院尋找救治辦法,一次偶然機會,他聽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對于運動障礙類疾病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很早就從國際上引進了腦起搏器療法治療帕金森病重,他和家人又重燃了希望。
2019年年初,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孫伯民教授團隊為老姚進行了詳細的手術評估和計劃,副主任醫師李殿友博士為老姚做了手術。術中老姚多年沒有伸直的小腿逐漸舒展開來,抖動的手也逐漸停了下來。” 我又能刨出紙巾一樣薄的刨花了”老姚激動的說道。術后開機測試老姚就感覺走路不費勁了,出院后一個月他又干起了老本行。
據李殿友博士介紹,像老姚這樣的原發性帕金森患者術后不僅能運動自如,還能減少藥物劑量,“現在醫療科學發展非常迅速,以后姚師傅在家通過遠程程控就能接收到我從醫院發出的治療信號了。”李殿友博士表示,瑞金醫院近些年開始了遠程程控,患者在家即可實現和醫生遠程視頻調節參數,方便外地患者的同時,也為帕友節省了不少看病成本。
“腦深部電刺激術DBS又稱腦起搏器手術不用開顱,是一種損傷小、恢復快、安全性高的微創手術。”據孫伯民教授介紹,手術中只需在患者顱骨上鉆兩個一分錢硬幣大小的孔即能完成,是原發性帕金森病首選的外科治療方法。孫伯民教授表示,瑞金醫院從2000年開展第一例腦起搏器手術開始,至今已累計幫助了近1800個患者,在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和厭食癥的外科治療方面均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去年在我院接受DBS手術治療的患者居全球首位。”
資料顯示,帕金森病屬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醫學證據顯示,DBS(腦深部電刺激)除了可顯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顫、僵直等,亦可延緩帕金森病的進展。不過,在我國僅有千分之三的帕金森病患者接受該外科治療,其中高昂的費用是影響患者接受DBS療法的原因之一。去年4月1日起,DBS正式被納入上海市醫保名錄,上海瑞金醫院等被列為DBS醫保定點醫院。據了解,外地患者辦理異地轉診后也可在上海瑞金醫院享受醫保政策。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