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體育做對了什么?
(作者:和訊體育名家 基巖資本副總裁 杜坤)
7月26日晚間,萬達體育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上市前不少媒體盯上了萬達體育剛剛出現的第一季度虧損卻沒有看到連續6個季度的盈利。有人只看到負債,而沒有看到連續三年的負債下降,萬達體育究竟如何?現在如何?未來又如何?我想在這里談談自己的看法。
1、如何看待萬達體育的現在和未來?
萬達體育的發展目標是通過整合國外頂級賽事,將之帶來中國落地,在推動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同時,壯大自身。從A端(賽事舉辦)和B端(賽事轉播、代理、營銷)同步發力,打造全球最大的體育賽事和媒體營銷平臺。
與此同時,萬達體育將在原有賽事運營的基礎上,向產業中下游延伸業務鏈,完成賽事IP、運營、推廣、制作和傳播的一體化業務模式,最終發展成體育中上游全產業相互連接的生態閉環。
2、如何看待中國體育市場?
目前,中國體育市場的發展規模與世界體育的發展規模還有著相當大的差距,但是低發展水平也間接代表了未來高增長的可能性。
在未來一段時期內,萬達體育還得依靠歐美市場類來獲得收入,將來更大的潛力在國內市場。國內有巨大的消費群體,但目前來看,需求側和供給側都處于初級階段。國際體育產業成熟的收入來源和盈利模式,比如版權分銷、特許商品和門票收入等,這些放在中國,都還有差距,但是經過幾年的發展,這些領域將孕育高增長性。
目前國內體育產業收入主要來自To B端的企業贊助,但是企業在這方面的投資還比較謹慎,中國體育產業還需要比較長時間的成長,才能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但愿資本市場有足夠的耐心來等待體育產業的成長。
3、國內,阿里巴巴、騰訊、蘇寧等公司正在加大對體育業務的投資。萬達體育和它們相比,有何異同?
當大部分體育公司在爭奪賽事版權與打造原創賽事兩條路徑上分別探尋可持續發展模式時,萬達體育先是通過對國際體育公司的并購掌握上游的版權資源,同時還將國際賽事在國內做了落地。
“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回賽”、“中國杯國際足球錦標賽”、“搖滾馬拉松”和“鐵人三項”等一眾賽事的舉辦,讓萬達體育的賽事在創立之初就越過賽事品牌的積累周期,直接擁有了多個頭部賽事的IP。同時,頭部賽事IP的品牌效應也為萬達體育帶來了可觀的營收。
從這一點來說,國內很多體育公司堅持做原創體育賽事IP的路徑雖然沒有錯,但在運營和市場推廣上,顯然手法不如萬達體育穩、準、狠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