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的那些事】定西安定區:種草有“錢”景
機收苜蓿草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金奉乾 通訊員曹應森 郭強
眼下正是寒冬,位于定西市安定區白碌鄉的定西榮寶牧草專業合作社的晾曬場上,卻是一派熱氣騰騰的繁忙景象,合作社正在組織人員晾曬冬前收獲的燕麥草籽,趕在大雪來臨之前歸倉。
抱團發展 種草成“金”
常年在這里打工的村民韓向琦告訴記者:“土地流轉就是好,省力省心,家門口打工還有不錯的收入。”
韓向琦家祖祖輩輩生活在安定區北部偏遠山區的白碌鄉,這里山大溝深,地廣人稀。韓向琦守著承包的50多畝耕地,一年忙活到頭,收益不足萬元。榮寶牧草專業合作社建成后,韓向琦流轉了家里的承包地,自己則去合作社里常年打工,每月僅務工收入就達到5000元。
韓向琦務工的定西榮寶牧草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7月,依托白碌鄉和周邊縣區鄉鎮大力發展牧草產業,短短幾年時間,已建成4500畝優質紫花苜蓿、1000畝燕麥種植基地。
“我們把家鄉撂荒的土地和農戶閑散土地整合起來,建立草牧優質種子和商品草基地,帶動家鄉父老鄉親抱團發展,一起種草成‘金’。”合作社負責人王耀珍說。4年多來,合作社帶動30多戶建檔立卡戶及周邊農戶共同發展草畜產業,構筑起了合作社、農戶利益共同體,逐步形成產、供、銷一體化模式,產品成功遠銷到西藏、山東等地。
收割牧草
循環發展 多方受益
同樣做草業經營的定西巨盆草牧業有限公司,也把草牧業做得風生水起。去年,公司給香泉鎮1470戶農戶兌付了2018年訂單牧草收購資金3000萬元。今年10月中旬,又為香泉鎮18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48萬多元的分紅資金,這是公司連續第3年為香泉鎮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分紅資金。
今年,巨盆草牧業公司玉米秸稈簽約合同農戶4000戶,訂單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產量15萬噸以上,貧困戶戶均收入達1萬元以上。此外,公司還在香泉鎮泉灣村建設了12間牛羊養殖標準化養殖圈舍和年產3萬噸有機肥的生產線項目,引導農戶發展循環農業。
“收購加工牧草,收購外銷牛羊,還把牛羊糞便收集起來做有機肥還原到土壤里,讓大地綠化凈化,讓老百姓脫貧致富,多方受益。”公司負責人回志仁介紹。
“飼草生產必須走專業化道路,由草業公司來生產,然后提供給養殖戶。”安定區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馮強說,飼草料是養殖的基礎,不管是飼養十幾頭(只)還是上百頭(只)牛羊,都需要自己建青貯池,既占用地方,還需投入大量資金,因此,政府鼓勵引導企業加工生產專業化飼草,有效解決養殖戶青貯飼草供應問題。
牧草加工
綠色產業 生態效益
“通過在黃土高原大面積種植牧草和飼用作物,有效提高了植被覆蓋度,減少了水土流失,大幅減少了黃河上游泥沙入河,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安定區委書記趙眾煒說,“生態興則產業興,產業強則百姓富。如今,我們都親眼看到、親身感受到:定西的山頭綠了,區域環境變了,群眾生產生活水平發生了明顯變化。”
小草成就大產業。據統計,目前,安定區有近3萬戶農戶(其中貧困戶5000多戶)、5000多戶種草大戶、300多家合作社和20多家企業參與到草業開發中。全區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積達110萬畝,一年生飼用作物穩定在40萬畝左右,年產鮮草320萬噸以上,已培育成熟加工能力在萬噸以上的草品生產企業15家,年加工能力達到100萬噸以上。產品除滿足當地和周邊需求外,還銷往國內各大牧場,安定牧草已走向全國各地。全區牛羊為主的草食畜飼養量達90萬頭只,草牧業總產值達到35.06億元,草牧業增加值達到7.5億元,人均牧業可支配收入達2506元。貧困群眾人均草產業增收700元以上,貧困戶增收的15%來自于草產業。生態型草牧產業真正成為助推定西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產業”“扶貧產業”“富民產業”。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