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太湖石的畫法-中國美協會員 王玉山 主講
王玉山,1975年,生于山東莒縣,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山東省國畫院院委,山東省花鳥畫藝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畫國展精英班助教,日照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2015年榮獲第三批齊魯文化之星,泰山文藝獎二等獎,日照市文藝獎一等獎,日照市十佳國畫家,九三學社社員。
同學們好,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好,大家好!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研究一下《太湖石的畫法》。太湖石在古代就有文人雅士之稱,石有君子之稱,君子美如玉。玉石、太湖石就是在文人墨客之中是比較重視的一個案邊把玩。古代文人賞石,“石不能言最可人”。石代表了君子之風,在《山海經》中記錄了百余處礦產,就是太湖石的產地,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的說法。所以說,太湖石在文人墨客之中比較重視的一種器物,在案邊居室把玩都有這種石玩的那種愛好。古代,有宋代的米芾,其中有拜石之說,他把石頭作為老師一樣,因為看中了石頭,太湖石有“瘦、透、漏、皺”之說。瘦呢,就是說它有骨質之美,就是比較瘦,有那種骨氣,就是君子的骨氣,比較瘦;漏、透、皺就是說石的本質,上面有很多的紋理在其中,就是說別的物種不可能代替的,所以,就是君子文人比較愛好太湖石。今天,我們把太湖石的這種畫法,包括它的肌理共同研究一下,學習一下。
太湖石和畫石的方法差不多,勾皴染點。先以勾勒為主,勾太湖石的大體外形。勾的時候,筆要中側并用。因為中鋒表現太湖石它的陽面,然后側鋒表現它的陰面,就是太湖石的暗的部分。暗的部分,一定要靈動,用筆一定要靈動,無論是畫什么?要用筆為主,中側并用。古代文人對石的愛好就是表現石頭的這種自然肌理和靈動,就是說別的任何物品不能代替的,就是具有它的瘦的骨質感,還有它的靈動。“石不能言最可人”,就是它的那種自然形態,是別的不能代替的,所以,一定要表現出太湖石的那種玲瓏剔透,而且骨質感一定要表現出來。畫的時候,既要突出石頭的那種質感,而且更要突出用筆,筆墨的那種靈動,濃淡的變化,就是不能一筆墨蘸死了,蘸死了的話,在筆上就是死墨一團。一定要表現出它的玲瓏,還有用筆的靈動感,濃淡的變化,就是一筆不能全是重墨或者全是淡墨,這樣的墨就成為死墨了,這樣就有濃有淡,用筆有急有緩,突出用筆的靈動。其實,中國畫講究書法,好比書法用筆,就是用筆那種力度就和書法的線條一樣,要有粗細的變化,要有書寫濃淡的變化。大體的型,勾勒好之后,細節就要找一下太湖石的那種玲瓏剔透,濃淡的變化,粗細濃淡在里面。中國畫雖然講究在意不在形,但是也要表現出石分三面,就是太湖石,你至少要表現出它的陽面、陰面,就像它有立體感在里面,這樣出現這種,背面的這一種,出現幾種層次太湖石上面,既要突出中國畫的線條,還要突出太湖石的結構跟質感,這樣就說形神具備,不能只是表現形式,也不能只突出筆墨,要筆墨與結構相結合,共同產生一個共同體,就是中國畫的精髓。包括這一張畫的構圖,你要考慮好,我上面配什么景?還要配什么花草?然后石頭呢,你要居中也不好,太靠邊也不好,一般呢就是在1/3處出筆,然后構成一個三角形構圖,這邊配點蘭草什么的都可以。現在,在這一邊皴擦的時候就等于是染的過程,染完之后呢,所謂的點呢,就是在太湖石上面再加一點稍微重的,突出一些老石的苔點,那種筆墨的感覺。留白的地方要自然,不要太刻意的把它流露出來。然后,用筆的過程濃淡、干濕的結合就是有淡墨有重墨,而且有干筆,有濕筆,這樣出來的構成,自然而然的就出來了筆墨的韻味。實際看法是皴擦,但是實際上就是一種染的過程,染的過程就突出太湖石的質感,它的通透、黑白、明暗。基本上,太湖石大體形狀就出來了,出來之后,稍微先點一下,最后再染一下。這種苔點也不是隨便點,就是在太湖石感覺分量不夠的地方,稍微加一點重的感覺,這個太湖石就是時間久了,滄桑感上面有苔點什么的,感覺出來就行了。苔點看似輕松,但一定要把握筆的分寸,下筆如墜石,就是這一筆下去之后,一定要像千斤墜石一樣,不是隨意的一點,一定還是要有用筆的感覺好,這樣既增加了層次,又增加了太湖石的繁疊感,有一種重感在里面。太湖石顏色一會用赭石、花青稍微染一下,用花青染一下暗部,赭石上一下亮的部分。
然后,現在呢,因為不干,先把配景配好。蘭草配的時候要注意空出它留白的地方,越是疏的地方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越密的地方越密一點,這樣構圖有一種整體的感覺。畫蘭草的葉子也要表現出它的疏密,疏密也是構圖的一部分,要出現那種疏密,蘭草葉子多少對比,長短的對比都要突出一點。畫蘭草的花的時候,可以用汁綠跟赭石并用,也可以直接用赭石,因為蘭草的花,春天的蘭草,有一點嫩綠,跟赭石的感覺差不多。畫花的時候,要體現花的陰陽向背,同樣畫花的時候,要體現出花的造型,就是反面的,正面的,有向下的,有向上的,不要太平了,有半開的,有花朵。
好,現在石頭也干的差不多了,可以上點顏色了。暗的部分,用花青蘸墨稍微點染一下,上顏色的時候,不要太平均,太均勻的涂色還要突出用筆;亮的部分,用赭石上,上的時候還是不要平涂,要點染,留出空白來。第一,用筆要靈活,第二,突出石頭的結構的時候,留出一些空白,不要太均勻的去畫。
好,太湖石的畫面就基本完成了。下一步題款,題款呢,還是畫面的一部分,留白的地方一定要空出來。畫太湖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它的結構,結構呢,就是瘦漏透皺。皺呢,所指的是皺紋,就跟我們臉部的皺紋是一個道理。石頭的紋理,用筆的時候一定要靈動,就是不要刻意的去追求,用筆是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透呢,指的就是太湖石結構上的這種透的,玲瓏剔透。然后,在用筆的時候,一定要分清太湖石的陰面、陽面,就是石分三面,意在立體。為了追求它的結構,表現出一種前后的關系,不要太刻意的形成素描式的,就是在用筆的過程中,體現出這種結構來,前后啊,有陰陽,太明顯,這個在前面,這個在后面,這種前后層次自然而然的,以筆墨的形式把它突出出來,而且在配景的時候,要體現出構圖的整體,包括疏密,疏的時候一定要疏,密的時候一定要密一些,越密了越好,全部塞滿,這樣有疏密的對比,形成構圖的那種靈感,包括花蝴蝶之間配,一定要通過整體構圖,前后、疏密要在你的腦海里一種形式感,胸有成竹。就是你想畫在哪里構什么圖?一定提前要有思想,有想法,然后,這樣出來的構圖隨手而成,用筆的時候要瀟灑、灑脫、自然,不要用筆太刻板,自然流露這種疏密,用筆包括用筆跟構圖是一樣的,有疏有密,密的時候要密一點,疏的時候要疏一點,這樣體現出這種石頭的質感,美感靈感都出來了。
同學們,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這節課講完了,謝謝大家!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