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的那些事】禮縣:上夜校有收獲
禮縣馬河鄉孟泉村扶貧夜校現場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韋德占 通訊員王書昉
“老漢,走,一起去村委會聽花椒栽培技術的培訓,剛剛廣播里通知,來的可是市里的專家。”陳德朝邊走邊約鄰居一起去參加培訓。
陳德朝是隴南市禮縣雷壩鎮坪頭村的村民,自從村里辦了扶貧夜校,每期培訓他都積極參加,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會了“搶答”,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扶貧夜校”的課程設置,從村民的實際需要出發,圍繞他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難題設置。在最近一期的“扶貧夜校”課堂上,陳德朝提出了他的“困難題”:“我們家花椒樹常年害病治不好,想讓村里出面邀請專家給講解一下種植技術,不然會影響增收啊。”
一周后,坪頭村的駐村干部就從縣上請來了花椒樹種植專家,通知全村村民前來參加培訓。
“大家有啥需求,只要在扶貧夜校上提出來,幫扶工作隊都會幫忙梳理、解決。前段時間,辣椒種植和金豬養殖分紅的事兒,還有貧困戶農具發放的事兒,都在扶貧夜校解決了,這樣的夜校大家都愿意來。”坪頭村村民陳雙會說。
禮縣雷壩鎮坪頭村扶貧夜校現場
禮縣雷壩鎮蒲陳村扶貧夜校現場
蒲陳村第一書記、西北師范大學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李喜平介紹,扶貧夜校開辦的初衷是想群眾所想,解決部分群眾面對貧困缺少辦法、主動性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以及對扶貧政策不清楚等問題,現在,扶貧夜校已經不僅是宣傳政策的講堂、推廣技術的平臺,而且成為干部傾聽群眾心聲的窗口、鄉村文化進村入戶的載體,對扶志、扶智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祁山鎮嚴洼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辦扶貧夜校以來,通過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移風易俗宣傳教育,激活了村里所有的進步力量,原先的貧困戶馬娃通過在扶貧夜校的教育引導和科技培訓,改變了以往的懶散思想,激發了脫貧動力,積極開展果園精細管理,今年蘋果收成2萬多斤,還通過政府幫扶蓋了新房,生活面貌發生了徹底改變。
禮縣雷壩鎮坪頭村扶貧夜校
據了解,今年以來,禮縣把開辦扶貧夜校作為宣傳扶貧政策的重要平臺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有效載體,由禮縣扶貧辦、宣傳部、文明辦聯合組織,以村為單位,以駐村幫扶隊為主力,利用晚上的空閑時間,每周定期舉行,和農民“面對面”交流,讓每個農戶家里都有一個政策“明白人”。
一年來,扶貧工作站業務骨干、村扶貧專班、司法所、民政辦、農技站、獸醫站等部門業務人員紛紛走進扶貧夜校,講解相關政策;脫貧先鋒現身說法,交流脫貧心得,鼓舞士氣,振奮精神,為貧困群眾脫貧出謀劃策。截至目前,全縣已有458個村舉辦扶貧夜校2400多場次,培訓群眾超過10萬人次。
如今,扶貧夜校在禮縣已經成為群眾獲取知識、汲取力量、凝聚共識的大課堂。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