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著喂奶 寶寶易患中耳炎
△
孩子在嬰幼兒時經常會患有很多疾病,中耳炎是其中的一種。
寶爸寶媽都很奇怪寶寶怎么會患上中耳炎的呢?
是什么原因呢?
幾個壞習慣讓寶寶患上中耳炎:
1、提捏鼻子
家長都希望寶寶長得乖巧可愛,對于鼻子有點“塌”的寶寶,家長總覺得經常提捏他的小鼻子能改造鼻型,讓鼻子“挺”一點。可是,原來這提捏小鼻子的小動作卻很有可能會導致寶寶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究竟鼻子離耳朵那么遠,怎么就捏出了中耳炎呢?
分析:大人經常捏孩子的鼻子,既可能損傷鼻腔的黏膜與血管,降低鼻腔自身的防御功能,增加細菌、病毒感染的機會,又容易使鼻腔中的分泌物因受到擠壓,通過咽鼓管侵入鼓室而引起中耳發炎。
2、躺著喂奶
有些奶水不足的媽媽便會用奶粉補救,常理認為,人工喂養的孩子發育一點也不會遜于母乳喂養同齡兒的。其實,人工喂養跟母乳喂養的寶寶是沒有太大差別的,可是媽媽們必須要注意的是喂養的動作,如果平時習慣躺著喂奶,那么寶寶可是很容易會患上中耳炎的!
分析:小寶貝腸胃發育不完善,加上進食時吞進一些空氣,故在喂養過程中或喂食后不久,常常會反胃,致使食道或胃里的食物反流入咽喉、口腔或鼻腔中。如果這時孩子處于平臥位,這些被污染的反流物就很容易通過咽鼓管侵入耳內,引起耳內黏膜發炎。
3、亂擤鼻涕
寶寶一旦得了鼻炎,鼻涕增多,家長便會經常給他擤鼻涕,可是,你們知道嗎?這很有可能會讓寶寶患上中耳炎,原因是擤鼻涕的方法不當惹下的禍。
分析:不少媽媽們為孩子擤鼻涕的方法不正確,常用兩手指捏住兩側鼻翼,用力將鼻涕擤出。由于孩子的兩側鼻孔都被捏住,鼻涕的出路被堵死了,便在外力的迫使下向鼻后孔噴出,通過咽鼓管而侵入中耳,其中的細菌、病毒趁機繁衍而引起炎癥。據統計,大約有1/3的中耳炎患兒就是這樣“造就”出來的。
4、濫用奶嘴
很多新媽媽都愛用沒有奶瓶的“安慰奶嘴”讓孩子安靜入睡?墒,糟糕的是一段時間后,孩子莫名其妙地得上了中耳炎,迫使她放棄了安慰奶嘴。
分析:在調查了100位半歲到1歲半的小寶寶后,專家們發現連續6個月使用安慰奶嘴的寶寶,患上中耳炎的幾率比不使用者高出30%以上。原因就在于:孩子頻繁的吸吮動作很容易使病菌從鼻腔后端潛入咽鼓管,進而引發中耳炎癥。
寶寶中耳炎,作為家長的話,一定要正確的來護理:
1、用奶瓶給寶寶為奶粉是最容易讓寶寶得中耳炎的。寶寶躺著喝奶,很容易就讓奶水流入寶寶的耳朵里,所以建議媽媽們還是盡量使用母乳喂養,或者是抱著寶寶喂奶。
2、長期給寶寶使用安撫奶嘴也會導致寶寶得中耳炎。
3、得了中耳炎的寶寶,要避免感冒,因為感冒會導致中耳炎的發生的可能性增高。
4、讓寶寶有充分的睡眠,睡覺的時候,可以墊高一下頭部,減少而耳道內的充血導致的腫脹。
5、寶寶發燒的時候也給寶寶多及時的補充水分,因為發燒會使得寶寶的寶寶身體里的水分通過發熱而散失掉,并且在給寶寶補充水分的時候應該補充一些實質性的水溶液,比如蜜糖水,牛奶等,而不是白開水利尿的溶液,反而會消耗體力。
6、給寶寶剪指甲,寶寶會出現耳痛和耳朵不舒服的現象,年齡太小的寶寶不會表達,可能表現出躁動不安,或去拉扯受感染的耳朵,應給寶寶剪短指甲,避免寶寶抓挖耳朵。
7、隨時看護,寶寶得了中耳炎后,應該保證身邊隨時有家長看護,因為寶寶有可能會出現惡心和嘔吐。若耳膜穿孔,會有分泌物流出。若已經是慢性中耳炎,耳膜會增厚且結疤,耳膜活動性下降甚至中耳腔產生膽脂瘤,這時就要家長及時帶寶寶再次就醫,看是否需要手術治療了。
溫馨提示:中耳炎又分很多種類型,表現癥狀也不是很一致。寶爸寶媽要密切觀察孩子聽力的反應,一旦出現可疑的癥狀,及早到醫院進行治療。這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的。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