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就哭鬧,你家寶寶這樣嗎?
小雨2個月了,小雨媽媽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基本上一到晚上,她就會哭一會兒,一過了這個時間段她又變得乖乖的了。小雨媽媽以為小雨是不舒服,但反復檢查后又沒有發現問題,于是就帶小雨來醫院。檢查結果顯示,小雨的身體很棒。她傍晚哭鬧的現象,人們稱為“黃昏哭吵”。醫生囑咐小雨媽媽,只要小雨沒有其他癥狀,而且哭鬧后精神還不錯,就不要過于擔心。
“黃昏哭吵”并不一定是腸絞痛
幾乎大部分的健康寶寶在出生后3周~4個月的時候,每天會固定哭鬧一會兒,而且大都發生于日落后的特定時間段(傍晚的5~8點),像是要以此作為一天的尾聲。寶寶的這種哭鬧似乎毫無緣由,到了開哭開鬧的時間,他就變得特別“神經質”,等哭鬧完了后又變回原來的模樣。這種情況人們稱為“黃昏哭吵”,兒科醫生和育兒書籍里常稱之為“腸絞痛或腸痙攣”。
很多爸爸媽媽一聽到“腸絞痛或腸痙攣”,就以為是很嚴重的病癥。其實,“黃昏哭吵”更傾向于一種“綜合征”,可能與便秘、脹氣、腹瀉或牛奶過敏等有關。例如寶寶肚子太餓或太飽,也常會引起寶寶哭鬧;吸入更多的空氣,則更容易造成腹脹;便秘讓寶寶用力排便,覺得不舒服,也會哭鬧等。并不是發生真正的腸絞痛,讓寶寶痛苦而哭鬧。
如何判斷寶寶是“腸絞痛”
如何判斷寶寶是真正的“腸絞痛”呢?通常,寶寶哭鬧是他感覺不舒服的信號。但是,這種信號很模糊,并沒有具體“說明”寶寶是因為什么哭,也不能傳達這種“不舒服”的程度。這就需要爸爸媽媽仔細觀察寶寶的表現,找出“蛛絲馬跡”了。
如果你無法判斷寶寶究竟是“不舒服”還是“病了”,最好及時帶寶寶就醫。在去醫院的路上,把寶寶哭鬧的發生時間、強度、持續時間等理一遍,到了醫院后詳細告訴醫生。如果寶寶越哭越兇,哭的時間越來越長,甚至伴隨嘔吐和有血絲的黏液便,應盡快就醫。
“黃昏哭吵”可能是寶寶的自我適應
對寶寶來說,外面的世界跟母親舒適的子宮是完全不同的,他需要適應周圍的一切變化。也許白天的時候,寶寶花了大量的精力努力適應新的環境和生活規律,但到了傍晚,他身體最為疲憊、情緒最為低落,對媽媽的依戀程度會愈發增加,最終覺得無法忍受,就開始哭鬧。
如何應對“黃昏哭吵”
媽媽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盡量讓自己冷靜、放松下來。要知道,媽媽的負面情緒會傳達給寶寶,讓他更加緊張、焦慮,哭鬧根本就停不下來。
當寶寶哭鬧的時候,媽媽不妨抱著寶寶在房間里來回走動,通過這種輕輕搖擺的方式,使寶寶產生在媽媽子宮里的感受,使之感到安全。
輕撫或輕拍寶寶的后背,或者給他做一個全身撫觸,幫助他“放松放松”。
播放輕柔的音樂,和寶寶說話,對著他哼唱。懷孕時播放過的音樂和哼唱過的歌曲,有可能會對寶寶有安撫作用。
把寶寶放到嬰兒車里,來回搖晃嬰兒車,大部分寶寶會在搖晃的“車廂”里睡得很香甜。
- 標簽:小說狡猾的風水相師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