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請放手!爸爸帶孩子越久,孩子越優秀
家庭教育中,父親參與得越多,孩子在學校就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也容易成功。為什么會這樣呢?
男女的性別差異大,父親參與的越多,越能與母親互補,彌補女性教育的偏頗。
母親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細膩、做事認真仔細、性格溫柔去影響孩子,通過講故事、教唱歌、玩玩具等給了孩子很多的關懷與呵護,這是功不可沒的。
然而,缺乏男性教育往往會使孩子表現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點。男性教育恰恰彌補了這些不足。男性的特點往往是堅韌、大膽、果斷、自信、豪爽、獨立,這些對于女性來說略顯薄弱,這就顯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爸爸帶孩子,好處是什么呢?
好處一:爸爸比媽媽更有譜
首先,在怎么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爸爸心里比媽媽更“有譜”。
大多數母親對孩子都是有較高期望的,但在實際教育中,母親往往顯得無計劃。但那些寧愿在家里照顧孩子的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強的目的性。想要培養孩子哪些品質,發展哪些方面的才能,父親心中一般都是有計劃的,而母親在這方面就要差一些。
好處二:教育內容更豐富
父親的知識面也相對廣于母親,而且在史、地、哲上父親往往精于母親。因此,父親給孩子講得更多的是歷史故事、各地民情風俗、英雄人物等。而母親則一般都給孩子講童話,涉及史、地、哲較少。這在拓寬孩子視野、豐富孩子知識上就稍遜一籌了。
好處三:教育方式更靈活
父親一般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做事,而母親則比較喜歡幫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父親對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態度一般都比較強硬,而母親則時常心軟。父親帶孩子上街,看的東西多,零食吃得少;母親帶孩子上街,看的東西不多,零食卻吃得不少。
好處四:更關注孩子身體素質
1.不用保持干凈
因此對孩子玩泥土、挖沙子往往抱支持態度。英國科學家發現,孩子太干凈對身體并不好,他們的研究結論“臟”孩子更健康。這是因為人如果太干凈,很少接觸細菌和病毒,體內無法產生抗體,一旦有大量病菌侵入就會被打倒,因此“一塵不染”對孩子成長并不是好事。這樣看來男性對孩子衛生問題的寬松態度反而有助于孩子的成長。
2.運動
喜歡帶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巖、打球,不但養成了孩子的運動習慣,對健康有益,而且無形中就鍛煉了孩子的意志力。
好處五:培養堅毅性格
1.自立
男性喜歡自立的感覺,所以會教育孩子也要自立。父親往往不是對孩子包辦代替,而是鼓勵孩子獨立處理問題,因此對孩子溺愛的成分就比較少。有時孩子摔倒,并沒有哭,可是母親卻趕緊跑過去把孩子扶起來,又是拍土,又是揉,硬是把孩子的眼淚揉出來了。而父親往往不是這樣,他們會說:走路怎么不注意,站起來,往前走,我相信這次一定會走好。孩子并沒有哭,而是站起來就往前走,父親在后面拍手說:真勇敢!從而使孩子充滿了自信。
2.敢于冒險
男性喜歡冒險,因此父親對孩子的冒險行為也會適當給以鼓勵,如果孩子從高臺階往下跳,母親往往會嚴厲批評,可是父親就不是這樣,他會伸出大拇指,對孩子說:真棒!
3.探索精神和動手能力
相比母親讓孩子做家務就是掃地、擦桌子,父親更愛和器械打交道
- 標簽:寶琳與我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