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媽媽病排行榜看專家如何應對
“媽媽病”之三:子宮復舊不良
Teana生完小孩后,惡露經久不凈,一直腹部隱疼,按她的話說,好像里面有東西揪著痛,尤其哺乳時加劇。用熱水袋局部敷后,疼痛會得到紓緩。專家說 Teana可能患的是子宮復舊不良,產婦產后宮縮可引起疼痛。因嬰兒吸吮時刺激乳頭,可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所以哺乳時加劇,惡露經久不凈要注意子宮內膜炎癥,必要時要作B超檢查,看有沒有胎盤殘留。建議注意防治感染。加強宮縮治療,用抗生素和中藥處理,如果B超發現有胎盤殘留,要作清宮,產后24小時內應經常注意宮縮及陰道流血情況。每日檢查宮底高度,觀察惡露性質。對產后疼痛者可試用局部熱敷,或針刺關元、中極、曲骨等穴,強刺激,必要時服止痛藥物。子宮復舊不良,或有胎盤、胎膜殘留時,可用宮縮劑如麥角新堿、益母膏等,必要時要刮宮腔,清除殘留的胎盤胎膜。
“媽媽病”之四:產后不設防致孕
Ksily今年26歲,產后恢復很快,寶寶實施的是人工喂養,夫妻性生活沒有采取避孕措施。產后三個月回來做檢查,竟然發現自己又懷孕了。專家已經碰到很多這樣的例子,有的還沒有來月經就懷孕了。很多人沒有這方面的常識,以為哺乳期不會懷孕,又不好意思咨詢醫生,結果產后沒有多久又懷孕,對婦女的身體是極大的傷害。專家建議即使處于哺乳期,夫妻同房也應使用工具避孕或放置節育環等手段來避孕。
“媽媽病”之五:產后排尿問題
十月懷胎,好不容易才把達7斤重的寶寶生下來,Fiona如釋重負。還沒來得及想如何恢復身材,馬上就面臨一個難以開口的尷尬問題——尿失禁。每次她開心地哈哈大笑、咳嗽時,尿就不能自控地排出來,讓她十分狼狽。專家說尿失禁是孕婦的常見問題。導致尿失禁的內因是女性尿道相對比較短,外因是生產時胎兒通過產道,使得膀胱、子宮等組織的肌膜受傷,彈性受損,尿道松弛而失去應有的功能。當患者腹部用力、腹壓增加的時候,尿液會不自主流出,尤其當咳嗽、打噴嚏時最容易發生。專家建議產婦在產育期避免過早勞動,應注意預防便秘。產婦在家要有意識地經常做縮宮運動,慢慢恢復盆底肌肉的收縮力。一段時間后失禁便會自行緩解、消失,如果情況仍未好轉,則需要到泌尿科或產科求診。
上面介紹的就是五種產后常見的"媽媽病",其中最高發的是產后腰腿痛,其次是產后抑郁,另外產后子宮復舊不良、產后不設防致孕、產后排尿問題也是常見的,但是不論出現什么樣的問題,都要及時的咨詢醫生,科學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