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上海申誠骨科醫院葛洲壩集團承建巴基斯坦"三峽工程" 引水隧洞貫通mba代考

  • 來源:互聯網
  • |
  • 2017-05-17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5月5日,由葛洲壩集團牽頭承建的巴基斯坦“三峽工程”——尼魯姆-杰盧姆水電工程(下稱N-J水電站)引水隧洞全線貫通。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出席慶典儀式,盛贊這一工程創造的奇跡。

巴基斯坦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N-J水電站是在尼魯姆河建設大壩,通過引水隧洞將水引至下游的發電機組發電。引水隧洞總長68.5公里,落差高度420米,貫穿喜馬拉雅山脈斷裂帶,地質條件十分復雜,施工難度世界少有。該電站計劃2018年發電,年發電量51.5億千瓦時,可解決巴基斯坦15%的人口用電緊缺問題,是巴基斯坦在建的最大水電項目。

要在如此復雜的環境下打通隧洞,對測繪的精度要求極高。而擔任此次測繪任務的,是葛洲壩集團勘測設計公司測繪研究所所長李哲及其團隊。

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采訪了剛剛回國的李哲等人,聽他們講述喜馬拉雅斷裂帶奇跡背后的故事。

外出測量都有警察陪同

31歲的李哲看上去很文靜,讓人無法想象他曾在克什米爾高原摸爬滾打了整整4年。“剛到工程駐地時,那里還是一片荒山和亂流,距離印巴停火線只有5公里。”李哲介紹,他們的營地設在喜馬拉雅山腳的一個小山村,只有幾戶人家,每次買菜都要花上好幾個小時。當地夏季酷熱、冬季嚴寒,加上高原缺氧和飲食差異,讓長期生活在武漢的他適應了很久。由于治安形勢復雜,他們外出測量時,都會有荷槍實彈的當地警察陪同。即便這樣,工地還是多次受到暴動和搶劫的騷擾。

好在巴方措施得力,中方工程人員的安全得到了保證。但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長期進行戶外作業,對人的體力、耐力和毅力仍是嚴峻的考驗。說起4年的艱苦經歷,李哲倒是顯得很平靜,他說:“我們是代表中國出去的,這個工程難度罕見,苦點累點也要保證把每個測量點都定到位,讓隧洞能安全順利地掘進,不給中國人丟臉。”

巨型盾構機被巖爆砸壞

對于李哲和測繪團隊成員來說,他們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惡劣的地質條件對施工產生的破壞。

N-J水電站是在尼魯姆河建設大壩,通過引水隧洞將水引至下游近30公里的發電機組發電。引水隧洞總長68.5公里,落差高度420米,貫穿喜馬拉雅山脈斷裂帶,地質條件十分復雜,施工難度世界少有。這么長的距離,對測繪的精度要求極高,稍有差池,后果難料。

圖為:N-J水電站效果圖

海拔2000米的高山、不斷垮塌的巖層、難以預料的巖爆、必須穿過的地下暗河……“在這么復雜的地質條件下,測繪就像是黑暗中穿針引線的眼睛,要精確指出向哪個點位開工,這樣后期盾構和人工爆破才能做到萬無一失。”李哲說,修建大壩時,兩邊山體極其不穩定,一次滑坡就能導致全部測量點作廢,必須重新選點,再次測量。

就這樣,設計圖紙一改再改,直到第15次,大壩周邊的地質條件才逐漸穩固,隧洞的測量圖紙才最終確定。

洞內測量最可怕的是巖爆。高山被挖空后,內部壓力產生變化,有時會突然間巖石炸裂。李哲記得,有一次巖爆,將巨型盾構機砸得面目全非,僅維修費就花了數十萬元,“還好沒打到人,不然哪還有命……”

隧洞橫向誤差僅8厘米

N-J水電站的引水隧洞,采取雙向挖掘,主洞加支洞總長68.5公里,橫向誤差僅8厘米。這樣的測繪精度,令人吃驚。隧洞貫通的那一天,巴方業主和美國監理方都向葛洲壩集團的施工人員豎起了大拇指。

從來到工地第一天開始,李哲就明白,面對高埋深、大變形、軟硬巖相間等復雜的地質條件,如何利用先進技術保證測繪精度,是對他和團隊的嚴峻考驗,更是對“中國智造”成色的檢驗。他采用高精度GPS區域控制網,動用多臺高精度測量機器人,以線形三角鎖代替常規測量。進洞掘進后,他與工作組采用高精度全站儀,進行控制測量和盾構姿態定位測量。“掘進一定長度和時間后,我們通過洞內獨立導線獨立檢測盾構機的姿態,進行人工檢測,保證了導向系統的正確性和可靠性。”他說。

圖為:N-J水電站示意圖

起初,巴方測量專業負責人對中方提交的成果持懷疑態度,稱測量結果有10余米的誤差。面對質疑,測繪項目部與對方多次溝通,講解先進的計算方法和合理的計算公式,并指出對方的計算存在誤差的原因,然后按照正確的計算方法進行檢核,得出橫向貫通誤差僅8厘米的結果。“相當于兩個人在黑暗中摸索著對向前行,最終相遇時,誤差只有一根手指長。”李哲激動地說,對于長達數十公里、最大直徑12米的隧洞而言,這一測繪精度殊為難得。

帶出22名巴基斯坦徒弟

在工地,李哲和測繪團隊成員吃著干糧趕進度、白班夜班連著干,成了家常便飯。

圖為:李哲(左一)現場指導巴基斯坦技術人員

隨著工程不斷推進,測繪團隊開始招聘巴方員工。“有的連最基礎的三角函數都不懂,我們必須手把手地教,從零開始。”李哲說,他們每天帶著巴方員工外出測量,告訴他們如何操作測量儀器,晚上還要給他們上課。就這樣,一個個巴基斯坦徒弟學出了成績,慢慢掌握了先進的測繪技術,到李哲等人回國時,項目部已有22名巴基斯坦技術員,幾乎每個人都能在普通工程中獨當一面。

艱苦環境中的工作經歷,增進了中巴人民之間的友誼。今年元旦,葛洲壩集團舉行一年一度的新年長跑活動,許多外國工作人員受邀參加。N-J水電站項目部的一名巴基斯坦小伙專程來到宜昌,逢人就打聽李哲。兩人見面后,巴基斯坦小伙拉著李哲的手,親熱得就像一家人。

在巴基斯坦的日子,當地人對中國人的友好態度,讓李哲十分難忘。一次,他利用休息時間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街頭的水果攤販看到他,用蹩腳的中文說:“你好,給你朋友價。”

現在,回到國內的李哲又開始了新的挑戰。他所在的葛洲壩集團勘測設計公司測繪研究所開展的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研究,改變了傳統的地形圖測量模式。“技術創新永無止境,我們團隊就是要不斷掌握尖端科技,不斷迎接新的挑戰。”李哲說。(楚天都市報記者陳俊 通訊員李傳平)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