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行動未來戰士長江救援隊今夏已救起36人 “黃T恤”成為市民守護神太陽表面的溫度
圖為:救援隊員們在岸邊整理裝備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倩李月媛
武漢持續驕陽似火,不少市民選擇來到長江邊,戲水避暑。在他們身邊,每天都有一群“黃T恤”默默守護。
這群人來自長江救援隊,今年入夏以來,他們已經從江邊救起遇險者36人,其中平湖門冬泳隊救起5人。他們是長江邊的弄潮兒,也是來自草根的守護神。
每天在江邊值守十幾小時
平湖門冬泳隊是長江救援隊的分支,共有100多名成員。6月2日,隨著江水的上漲,冬泳隊開始在武昌黃花磯江邊值守。每天隊里會有固定的兩名隊員值守,從早上6點到晚上8點,有時會守候到晚上10點多。同時,還會有多名隊員自發來到江邊,在游泳健身的同時,也勸導市民注意戲水安全,遇到危險時可以及時救人。
59歲的平湖門冬泳隊隊長劉七一,已在這里戲水半個多世紀。他說,黃花磯這里的江水看起來很平緩,但暗藏危險。“這座橋完工后,橋墩改變了江流的方向和速度。”他指著數百米外的鸚鵡洲長江大橋說,“現在水流速度更快了,而且是從岸邊向江心再折回岸邊,形成一個U形的回灣。所以,即使是水性極好的冬泳隊員,也只有順著江流才能保證自身安全。”
劉七一說,長江水情還每天都不一樣,看起來平緩的堤岸,下面其實是五六米高的陡坎。“觀景平臺被淹沒后,也存在危險,附近的水流速度可能超過6米/秒。不熟悉水性的人走在平臺上,也有可能被水流拉進江心。”
提醒:“游泳圈”不是救生圈
盡管現在洪峰已過,水位下降了很多,但劉七一和隊員們仍然不敢掉以輕心。每天,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勸導市民注意戲水安全上。
前日記者看到,岸邊有幾位年輕的父親給孩子套上充氣游泳圈,用繩子系在手上,然后帶著孩子就下水了。劉七一大聲提醒,讓他們到欄桿內側來。“很多市民覺得有游泳圈孩子不會出事,但其實這是有風險的。”劉七一說,游泳圈的材質是塑料,表面比較光滑,一旦沾上水有可能抓不住;而且它的表皮是用熱壓合而成的,強度不高,一旦漏氣就會立即喪失浮力。
冬泳隊副隊長朱明給記者展示了他們使用的正規救生圈:“救生圈表面是帆布,抓起來不會打滑,里面是泡沫材料,浮力很大。”劉七一說,有條件的還可以給孩子戴上俗稱“背背漂”的漂浮袋,以及充氣護腕等,這樣安全更有保障。
“無用武之地”最值得欣慰
記者前日在現場,并沒有見到驚心動魄的救人場面,不過對救援隊員來說,“無用武之地”正是他們最欣慰的。沒有險情時,隊員們也會經常向市民們傳授遇險時的自救方法。
“知道自己的能力上限,是最有效的避險方法。”劉七一說,“對不熟悉水情的人來說,順著水流比逆著水流要省力得多,也安全得多。而遇險時,最重要的是沉著,不要慌亂,跟從救援隊員的引導。恐懼只會無謂地消耗體力,而且給救援隊員的救援帶來困難。”
長江救援隊隊長張建民則介紹,救援隊在江邊共有19個值守點,每個點的值守排班已經排到了9月30日,“我們要讓戲水的市民們度過一個安心的夏天。”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