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種月子禁忌,輕松應對!
1、洗頭洗澡——萬不可為?
經過分娩的巨大消耗,媽媽們早已大汗淋漓,汗腺也乘機加緊工作,汗水污垢成為細菌的繁殖地。
如果不及時清除不僅媽媽們難以忍受,寶寶們的食品安全(如果你很負責地選擇母乳喂養)也會受到威脅。中醫認為:分娩后身體的骨縫和氣孔是打開的,極易感染風寒。空調、熱水器等高科技產物已使居住環境變得可控。夏天分娩的新媽媽可在產后第2~3天,冬天在產后5~7天后洗澡。
關鍵詞:溫度、淋浴。
即使在炎炎夏日,洗澡時水溫也要保持在37℃左右,水太涼會導致媽媽氣血凝滯,以后可能會遭遇,甚至關節疼痛。5~10分鐘的淋浴不僅能將污垢滌蕩一空,更避免了新媽媽因為久站而造成的虛脫無力。
2、牙齒松動——月子里刷牙惹的禍?
雞鴨魚肉、小米雞蛋,高糖高蛋白不僅滋養了新媽媽的身體,口中的細菌也會乘亂而動。如果不用牙刷趕走它們,它們就會在牙縫間和溝凹內發酵、產酸,促使牙釉質脫落,牙質軟化,牙齦炎、牙周炎和齲齒的發生。所以,新媽媽餐后漱口,早晚刷牙絕對必要。如果牙齦有問題,也可先用紗布包住手指輕輕摩擦牙齒牙齦,還可用些清潔、消毒作用較好的含漱劑,在進食后含漱。
關鍵詞:溫水、軟毛。
溫水刷牙會避免口腔冷熱刺激,減少牙敏感的發生。帶有按摩功能的軟毛牙刷不僅能達到清潔的目的,更避免損傷牙齦。
3、過早行樂——幸福終結者?
經過妊娠和分娩,新媽媽的子宮與陰道完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已疲憊不堪,適當地休養勢在必行。產后,子宮體的回縮需要6周才能恢復,胎盤附著處子宮內膜的全部再生修復也需6周;而腎盂及輸尿管在妊娠期間的生理性擴張,也要4周以后才能恢復正常。總體來說,新媽媽的身體在完全恢復性能力之前,要經過6~8周的修養。
4、“精神月子”——產后都會抑郁?
國外報道: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達25~35%。我們在給身體坐月子的同時,不要忘記給精神也放個大假。初次生產的媽媽經歷了生育之痛與角色的轉換,再加上體內激素大幅下降,抑郁就這樣悄然而至。
關鍵詞:放松、睡眠。
優美的音樂不僅是寶寶的早教方法,也可以鎮靜新媽媽的神經。在房間里放幾盆綠色植物,給眼睛、身心一起度個假。心煩時叫上一二好友,談笑間也就忘了煩惱。要懂得向家人和朋友們求助。抑郁襲來的時刻,更別忘記孩子他爸。因為夫妻間的溝通與交流才是最好的鎮靜劑。有了丈夫的支持,新媽媽會更順利地完成角色過渡,感覺自己并非孤軍奮戰。
5、產后塑身——一動不如一靜?
“不能下床”、“在床上越久身體恢復得越好”,幾乎每個新媽媽都得到過這樣的告誡。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下肢靜脈血栓、便秘、足跟痛……都與產后不動有關。純粹的靜是不行的,但“隨性而動”也不好。那么究竟如何是好呢?
關鍵詞:舒緩、適度。
產后第一天,媽媽們可先搖高床頭以適應高度,確定無頭暈后,即可起身慢慢坐起,一般兩天后就可下床緩慢行走。剖腹產的媽媽更要及早下床(產后24小時)以利于恢復,避免粘連的發生。自然產的媽媽第二天,剖腹產媽媽3~4天起即可做以下運動:1.腹部按摩運動;2. 胸部吐納運動;3. 上臂運動;4. 頸部運動;5. 抬腿運動;6. 腎部收縮運動;7. 腰腹運動;8.會陰收縮運動;9. 子宮收縮運動。不過媽媽們在鍛煉的同時切記不能站立過久和提重物,以防。
6、太多禁忌——怎么吃才健康?
不能吃涼的,不能吃鹽,不能吃蔬菜、水果……坐月子快成“禁忌大全”了。每天大魚大肉營養加了不少,但便秘與肥胖也隨之而來。其實,類似的禁忌實在滑稽,營養學家早就說過,多攝入高纖維、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蔬菜水果不僅使新媽媽遠離不適,也利于寶寶健康。
關鍵詞:適合。
怎么吃,吃什么還要根據自己實際的狀況。身體素質較好的新媽媽每天可吃蔬菜500克左右,水果也可以進食葡萄、龍眼、櫻桃等溫熱性水果。對于脾胃寒涼的新媽媽,則可把水果煮成水果茶飲用。
TIPS:傳統認為母雞是月子里最適宜的食物,但母雞卵巢中的雌激素能使催乳素效能減低,可能導致新媽媽乳汁減少甚至回乳,試試用公雞煮湯會更好。另外,人參也越來越多用于產后,但人參中所含的化學成分會導致失眠、煩躁、心神不寧,影響新媽媽的體力恢復。更嚴重的是過多、過早地服用人參會加重產后出血,甚至誘發大出血。因此,人參補身最好在產后7天后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