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知女性產后N種巨變
分娩過程是痛苦的,但當你看到呱呱墜地的小寶貝時,你會認為那是值得的。懷孕期間,為了肚中的寶貝,我們會認真地學習懷孕知識,了解從懷孕到分娩自己身心的各個細節。那么分娩之后呢?你對分娩后的身體和心理狀態還如之前那么熟悉嗎?你對自己身體和心理的變化還如之前那么關注嗎?
子宮的恢復
分娩一結束,媽媽的身體就開始朝孕前水平迅速地恢復。其中子宮和陰道等性器官的變化是最明顯的。分娩開始時,為了將寶寶生出來,子宮會加速收縮,而這種收縮,即使在分娩結束之后也是不會馬上停止的。此時的子宮收縮主要是為了防止發生大出血以及促進惡露的排出。我們將此稱為“子宮的恢復”。一般來說,子宮要恢復到孕前的大小,還需要6~8周的時間。
[宮底的高度]
平常時期的狀況:位于骨盆內,無法摸到。
產后的變化:
分娩后不久,在肚臍下方5~6厘米處能觸摸到子宮底(子宮的最上面)
在分娩后12~24小時之后,返回到肚臍的高度
這是骨盆肌肉的張力得到恢復以及膀胱內充滿尿液所引起的,是正常的
產后第3天,又降到與分娩后不久時相同的高度
產后第4天,位于肚臍和恥骨之間
產后第6天,位于恥骨上方2~3厘米處
產品后第8~9天,與恥骨處于同等高度,之后進入骨盆之中,此時從肚子上就無法觸摸得到了
[子宮腔的長度]
平常時期的狀況:約為7厘米
產后的變化:
分娩后不久,子宮腔的長度約為15厘米
產后1周,子宮腔的長度約為12厘米
產后2周,子宮腔的長度約為10厘米
產后3~4周,子宮腔的長度約為8~9厘米
產后6周,子宮腔的長度為7厘米,恢復到孕前的長度
[子宮的重量]
平常時期的狀況:重約50克
產后的變化:
分娩后不久,子宮的重量約為1000克
產后1周,為之前的一半,大約500克
產后2周,約為350克
產后5周,約為200克
產后6~8周,恢復到孕前的重量,大約60克
[子宮內膜的恢復]
平常時期的狀況:一般子宮內膜的厚度為8~16毫米之間
產后的變化:
附著在胎盤上的子宮內膜,在分娩后不久,就通過子宮的收縮,來發揮止血的作用。胎盤脫落后,子宮內膜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分散地附著有血塊。隨著子宮的恢復,原來胎盤附著的部位的內膜也會變得光滑,大約在產后第6天,會被新的子宮內膜所覆蓋。胎盤脫落后的疤痕,在分娩后不久約為7~8厘米長,在產后第2周縮短為3~4厘米,在產后第6周則縮短為2~3厘米,并且變得比較平滑。
[子宮頸管的恢復]
平常時期的狀況:約為3厘米
產后的變化:
子宮頸管的恢復是非常迅速的,分娩后不久大約6~7厘米長,產后僅8個小時左右就可以恢復成原來的長度。另外,子宮頸管的內腔在產后第3天將縮小到只能插入2根手指的寬度,在產后第10~12天則縮小到只能插入1根手指,并且在產后第4周外子宮口關閉,并形成橫裂。
提示:通過觸摸很難準確地判斷子宮的高低,所以請不要自己測量。另外,子宮的恢復狀態也是因人而異的,如果有什么擔心或疑問,最好向醫生咨詢。
惡露
分娩結束后,陰道會像月經時一樣,有出血現象。我們稱之為“惡露”。它是由分娩時產道、子宮和陰道因受傷而流出的血液、淋巴液中的黏液以及脫落的細胞等混合而成的。
[惡露的變化]
分娩后不久,惡露的成分大部分為血液,顏色為紅色,而且量也非常多
產后第2~3天,基本仍是紅色的血液,但排出量大幅減少
產后第4~5天,顏色漸漸變淺成褐色,排出量變少
產后1周,從褐色變為淺淺的黃褐色,排出量進一步減少
產后第10天~第3周,顏色變為淺黃色的漿狀,排出量更少了
到了產后4~6周,則變成了淺淺的白色排泄物
提示:惡露的顏色和排出量可以作為了解子宮恢復狀況的一個參考。如果產后運動過量,在喂奶時,后陣痛就會變強,排出量就會暫時增多。
另外,如果有以下癥狀,則需要倍加留意,并需要向醫生進行咨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