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頭垢”能洗嗎?
豆豆是一名剛出生沒多久的新生兒,頭上結了一層泥一樣的“痂”,看著臟臟的,豆豆媽想要給孩子洗掉,但奶奶反對,說孩子頭上這一層頭垢是起保護作用的,不能洗。那么新生兒的“頭垢”到底能不能清洗呢?
作為新晉媽媽們,當自己的寶寶呱呱墜地,臟兮兮頭上結了泥巴一樣的“痂”,寶媽們肯定是要把自己的寶寶洗得干干凈凈才放心,而作為過來人的奶奶外婆卻勸說你,不能洗,這能對寶寶起保護作用,甚至還有迷信思想,覺得這層頭垢是“天頂蓋”的保護神,那么,究竟老一輩是迷信思想呢?還是新手媽媽們做錯了呢?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生兒科主任董曉斐介紹,新生兒的“頭垢”就是我們醫生所稱的“胎脂”,是指新生兒剛出生之時,皮膚表面附著的一層乳白色的脂狀物質。胎脂是胎兒時期在媽媽肚子里17-20周開始形成的,最初的作用是為了保護胎兒在羊水的包圍之下不被污染皮膚,就如同我們泡澡泡久了皮膚會皺巴巴,而這層脂狀物質隔絕了羊水,起到一個屏障的作用,讓寶寶們不會“泡發”。
其次,在媽媽們分娩的過程中,這些乳白色分泌物也能潤滑產道,幫助寶寶們順利娩出。每個寶寶出生多少都會有胎脂的存在,這是正常的現象,媽媽們大可不必緊張,不用把它們當做是臟東西。當寶寶們出生后,胎脂的“職能”則發生了轉變,如果不立即擦干保暖,容易出現低體溫,而胎脂則化身為“毛毯”,給寶寶們保溫,維持體溫正常。再者,胎脂可以防止致病微生物在皮膚上的生長,是寶寶們的“保護衣”。
所以胎脂本身對寶寶是有益處的,民間流傳頭垢能起保護作用,這種說法還是有科學依據。
但是有些情況是需要寶媽們注意的,胎脂一般在出生后幾小時就會開始漸漸吸收或脫落,一般1-2天就會完全消失。但有些寶寶的胎脂可能慢慢積累,與脫落的頭皮、上皮細胞分泌的油脂分泌物以及空氣中的灰塵混合形成乳痂,表現為黑灰色或褐色的硬硬的鱗片狀痂塊。
因此,豆豆奶奶只說對了一半,新生兒的胎脂對寶寶有益,但是若時間一長形成乳痂,這種“頭垢”雖說不影響寶寶的健康,但在一些情況下會遮蓋囟門,限制囟門收縮的緩沖功能,影響醫生對某些疾病的判斷,所以乳痂是需要清理的。
那么如何正確地處理頭垢呢,什么時候才能給新生兒洗澡呢?董曉斐介紹,新生兒結扎完臍帶后24小時后就可以擦拭洗澡洗頭。寶寶剛出生1-2天的胎脂我們是不需要清洗的。如果隨著時間推移在寶寶皮膚褶皺處,比如腋窩、腹股溝、耳后、頸部堆積了胎脂,寶寶可能會感到緊繃不舒服,這時我們可以在溫水清洗后涂一些保濕霜,加速這些痂脫落。
若是在頭部形成頭垢,寶媽就要謹慎對待了,要用植物油加熱消毒冷卻或者石蠟油局部涂擦,然后包好讓胎垢充分軟化。在24小時以后就可用紗布輕輕擦拭,或用小梳子輕輕梳頭發,痂皮就會脫落。如果痂皮很厚,一次浸油可能去不掉,可重復上述做法2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