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業5年暴漲6倍股價破100元 高管減持警惕估值殺
2700億,史上最貴“醬油”來了!5年暴漲6倍,股價破100元,北上資金還在買買買!為啥比茅臺還牛?
中國基金報 莫飛
誰說A股沒有價值投資?最牛醬油股海天味業已經正式加入百元股俱樂部了。
從五年前上市至今,這家代表中國味道的老字號調味品企業,已經從小小的醬油大王蛻變成坐擁2700億市值的消費股龍頭,五年六倍的漲幅,也讓它成為“醬油中的茅臺”。
不過,“60倍市盈率”的海天味業也引發了投資者的估值之爭。同時,在機構和外資一致看好的情況下,海天味業的高管卻出現了減持的動作。
所以,新晉百元股的海天味業,到底還會牛多久?
百元股逆勢創新高
海天護城河有多深?
如果說投資者今年會錯過的大牛股,那可能就是醬油中的“茅臺”海天味業了。
5月30日,海天味業收盤價首次突破百元,成為A股市場又一家百元股公司。5月31日,海天味業的股價記錄仍在不斷刷新,股價最高觸及100.98元。截至當日收盤,海天味業的股價達到了100.20元,市值達到2706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從2014年上市開始,海天味業股價幾乎連年上漲,2014年到2018年股價漲幅分別為30.73%、61.02%、-15.07%、82.35%、28.46%,年初至今,海天味業的股價漲幅也高達47%以上。上市至今,海天味業股價五年內已經上漲了六倍以上。
除了股價屢創新高之外,海天味業也是弱勢市場中表現獨樹一幟的亮點。從今年4月初開始,滬深兩市持續調整,多數個股回調明顯。數據統計顯示,兩個月時間,上證綜指跌幅達到6.26%,深證成指達到9.93%,但是海天味業在此區間內卻你是上漲了16.86%。
在業內人士看來,近年來,支撐海天味業一路上漲的護城河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市場占有率龍頭、調味品提交權以及強大的渠道優勢。數據顯示,海天醬油市場占比在15%左右、蠔油市場占比在45%附近,市場占有率均在行業第一。
據光大證券研究指出,調味品產業是國內少數的內資企業占絕對主導的優質賽道,在渠道壁壘方面,海天已進入渠道管理優化階段,而追趕者依然處于織網階段,渠道強弱分明。此外,調味品三年一個周期,不排除公司提早進入提價周期。
機構一致看好
北上資金買買買
一路走牛的海天味業,還贏得了機構資金和海外資金的高度青睞。
據2019年一季報數據顯示,前二十名機構投資者持倉中,16家基金公司共計47只基金產品、1只券商資管產品買入海天味業,陸股通、證金公司也大筆買入海天味業,分別持有1.5億股、0.25億股,其中外資通過陸股通買入海天味業后,持股比例從2017年的4.43%一路增加到5.58%以上。
尤其是近一個月以來,北上資金持續流出,尤其是貴州茅臺、美的集團、?低暤冉舆B遭到北上資金連續賣出,而海天味業卻成為北上資金少有堅持增倉的消費個股。5月30日,海天味業股價突破百元,其中北上資金凈買入海天味業1.55億元,截至當日收盤,北上資金持股比例已提升至5.59%。
值得注的是,由于海天味業的公司管理層股權高度集中,也造成了在公司股權結構中,機構股東控盤、流通籌碼稀缺的局面。截止3月底,海天味業前十流通股中,公司控股股東廣東海天集團共計持股15.73億股,持股比例高達58.26%,多位自然人股東也高居前十大股東之列。
與此同時,諸多機構也對海天味業的預期一致看好。今年以來,。光大證券、長城證券、華泰證券、國金證券等多家券商研報對海天味業給予“買入”評級。據wind統計顯示,當前有13家券商機構給予海天味業“買入”評級,有18家公司給予“推薦”評級,1家機構給予“持有”評級。此外,機構對海天味業的目標價,也隨著公司股價的一路高漲,而持續上調之中。
高估值爭議不斷
高分紅吸引投資者
不過,和貴州茅臺一樣,一旦股價進入階段性高位之后,圍繞海天味業的高估值的爭議也日益強烈。
有投資者指出,以2018年業績計算,海天味業的靜態市盈率已經高達60倍左右,而同樣是食品消費板塊的伊利股份市盈率僅有30倍,巴菲特始終持有的可口可樂,靜態市盈率也僅有33倍。在一家知名的投資社區平臺中,有關“60倍市盈率的海天味業貴不貴”的話題引起了眾多投資者的熱議。
從爭議的焦點看,不少投資者認為,海天味業目前接近30%的ROE水平不可持續,盡管公司享有提交權等護城河優勢,但這樣的理由并不足以支撐持續的高估值,百元的股價實際上已經透支了海天味業未來的利潤。而機構控盤的特點,雖然是海天味業持續高價的重要原因,也可能是未來造成股價崩盤的主要推動力。甚至有投資者喊出,“中國高端白酒只有茅臺一家,但做醬油的卻不只是海天”。
相應的,多數看好海天味業持續估值的機構投資者則認為,公司優秀的業績出色,現金流凈額常年高于凈利潤,同時分紅比例常年在60%以上。對于長期資金而言,成長性突出的海天味業,也是支撐其高估值的重要原因。
數據顯示,2018年,海天味業實現營業收入170.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8%;凈利潤為43.6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3.6%。今年第一季度,海天味業實現營業收入54.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95%;凈利潤為14.7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81%。
此外,海天味業2018年年報中也顯示,公司目前財務狀況良好,短期也不存在太大的債務風險。數據顯示,2018年,海天資產負債率為31%,但無任何借款,全部為經營性負債。此外,海天沒有任何應收款項,賬面上經營現金流高達208億,貨幣資金高達94.6億。難怪有投資者感嘆,在這份逆天的財務數據中,“海天味業窮的只剩下錢了”。
高管減持不斷
投資警惕估值殺
盡管海天味業的業績突出,并持續受到機構及場內資金的青睞,但是今年以來,海天味業的高層不斷減持的信號,和市場普遍的唱多聲音背道而馳。
公開資料顯示,從今年4月開始,海天味業就接連發布4次重要股東減持公告,公司董事葉燕橋、陳軍陽、張欣、陳柏林等先后減持海天味業股票,合計減持不高于200萬股,合計占公司總股本的0.07%,幾位管理層人士減持理由均為“個人資金需要”。
除了正常的股東減持之外,還有高管出現了因“家屬誤操作”而出現的被動減持。據了解,5月17日,海天味業發布公告,通報公司監事陳伯林因“家屬誤操作”,在減持公司股份套現1178.47萬元的同時,誤買入公司股票2000股,構成短線操作。
高管的一路套現,也讓投資者對海天味業未來的表現產生了擔憂。若股東巨額減持頻繁,后續公司業績出現明顯的下滑態勢,海天味業的投資者無疑將迎來一波強烈的估值殺。
有市場人士指出,當前中國餐飲市場的空間巨大,調味品市場規模仍有待拓展,公司無論在品牌還是渠道上,均存在長期的優勢,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長期持有問題,不過短期高位價格下資金獲利了結的意愿較強,加上大股東減持動作頻繁,公司業績增速放緩等因素,均可能帶來一定的估值調整,需要投資者注意。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