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讀心術”:關于健康問題,我們可能比你更懂自己
從食為裹腹,到講究營養均衡、倡導天然有機,中國餐桌上的“滄海桑田”正在脈絡清晰的演進著,飄逸著改革開放豐收碩果的清香,也反映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在6月于青島舉辦的首屆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上,中國乳業龍頭伊利集團在大會上為未來健康食品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風向標——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將消費者健康需求融入到產品研發,做到比消費者更懂消費者。
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在開幕式發表演講
消費需求變化無常 健康理念始終如一
十年來,中國消費者經歷了諸多變化,這些變化通過他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曾經,人們消費的關注點是讓每分錢發揮最大功效。如今,收入增長促使中國消費者將關注點放在品質高、價格高的產品上,尤其是健康產品,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選擇。
身為健康食品行業領頭羊,伊利自然深諳其道,懂得消費者如何做出重要決定,因為這直接關乎他們買什么和不買什么。伊利是如何做到比消費者更懂消費者的呢?
這需要從科技角度進行剖析。在伊利的銷售終端,每位消費者的購買選擇都可被察覺,并被收集到數據庫中。通過分析這些零售渠道的乳品消費數據,洞察消費營養健康需求,伊利可以研究消費場景、營銷策略、購物時機等不同因素對消費行為的影響,從而站在消費者角度,提供優化消費體驗的全方位解決方案。
這種“伊利讀心術”為越來越多消費者解決了對健康產品廣泛而多元化的需求。諸如伊利為追求個性、追求新鮮的“個性自由俠”推出的百香果每益添活性乳酸菌飲品,很快在年輕人群中流行開來,最終形成風靡之勢。伊利舒化無乳糖牛奶,讓患有乳糖不耐受癥狀的亞洲人也能享受牛奶的營養健康。在本屆全球健康論壇上,舒化無乳糖牛奶產品以營養健康的品質走進了論壇會場,獲“官方唯一指定牛奶”稱號。
通過在消費需求層面的精準洞察,伊利的產品創意點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在滿足消費者對營養健康需求的基礎上,伊利深深抓住了消費者的購買痛點。
健康產品大行其道 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將達到8.78萬億元,未來中國健康產品的消費額將在目前的基礎上以幾何級增長,健康產品市場從未像今天這般受到如此關注。對消費者而言,市場的擴大意味著產品選擇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如果說過去消費者對健康產品的購買更多停留在主觀觀察上,那么現在,更高的科技含量則成為產品邁向健康產品的一道關卡,是消費者對健康產品評估的重要依據。作為健康食品企業代表,伊利正是憑借高品質、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多元化創新產品,打動消費者的芳心。
有人說,“我喝不了牛奶,一喝牛奶就拉肚!逼鋵,早在十幾年前,學術界就有研究證明,亞洲人有80%以上的人存在“乳糖不耐受”的癥狀,體內無法分解牛奶中的乳糖酶,具體表現為很多國內消費者飲用牛奶后會產生腹瀉、胃脹等不適感。但是,業內只有伊利開始研究解決“乳糖不耐受”的辦法。伊利研發團隊在全國不同區域開展了一次2000多人的樣本篩查,拿著牛奶去超市、街道、社區廣泛尋找志愿者收集數據。經過反復實驗,研發團隊終于找到一條工藝路線,研發出了乳糖分解的牛奶,伊利舒化無乳糖牛奶終于誕生了。通過對全國志愿者的干預試驗發現,飲用舒化無乳糖牛奶后改善乳糖吸收不良的有效率為96.6%,乳糖不耐受癥改善的有效率和顯效率分別為96%和90.1%。
伊利展臺前,伊利集團總裁助理云戰友博士為大會領導介紹伊利舒化無乳糖牛奶
其實,舒化無乳糖牛奶只是伊利將“科技創新”進行“落地”的實例之一,目前,伊利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占比已經高達40%。依托在全球布設的創新體系,伊利以科技創新服務消費者健康之路還在加速延伸……
健康生態你我共建 健康生活觸手可及
前不久,伊利董事長潘剛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他提出構建“全球健康生態圈”的理念,以及“遠見成就未來、合作方能聚力、互惠即為共贏”的原則。預示著伊利作為中國健康食品企業的代表,將遵循這一理念繼續做好全球健康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堅定踐行者。
如今的伊利,無論在健康產品的研發、還是對健康事業的貢獻,無不發揮著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從集團內部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構建“共享健康可持續發展(CSD)體系”,到倡導全世界合作聚力,打造“全球健康生態圈”共建健康生態,再到整合全球智慧資源打造健康產品,伊利倡導的健康理念正以數以億計的健康產品為載體送到全球消費者手中。
正如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在本屆大會的開幕式上所說,伊利不斷推動創新技術的轉化和落地,為消費者提供營養健康的產品,滿足品質化、個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助力實現“讓世界共享健康”、“讓健康無處不在”的夢想。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