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林:尚德守法是食品業的底線
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專家、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副會長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行業是良心行業,不可否認,廣大守法企業在過去的歲月里,伴隨著國家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極大地激活了勞動者的創業積極性,老百姓吃穿用品從以前的供應不足“有沒有”的矛盾,轉化成了現今的“好不好”的問題。在食品行業,無論是供給的數量、品種和質量,都極大地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逐步提升,對優質、安全已經成了消費者選購食品的首要考量。
一個企業、一個品牌,能不能續持續贏得市場的青睞,取決于它的品質的穩定性,品牌的影響力,以及客戶的忠誠度。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逐步實現全球市場一體化,加上互聯網物流鏈飛速發展,坐地日行八萬里已不是夢想,買全球賣全球已經成為了時下物流通識。對于我國成千上萬家食品生產企業來講,全球市場的開放,有利有弊,要趨利避害,好企業的優質食品就能保住既有的客戶,開發新的潛在的消費者,而那些靠假冒偽劣產品撈一把就走的企業,就會被淘汰出局,市場競爭是無情的,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所以,廣大的食品生產企業,必須嚴格執行從田間到餐桌的一系列標準規范,更重要的是食品從業者,始終要心存善念,要先做有優秀品格的人,才能不存貪念;要秉承為家人做食品的愛心,為父母做食品的孝心,不能眛著良心發黑財,做到不合格的食材不使用,發霉變質的原料不販售,更不能做違法亂紀的事。
食品安全攸關國家利益,民族大義。作為掌握人們生死存亡飲食大權的從業者,一定要敬畏這個行業,愛惜這個行業,崇尚這個行業,要從心底里扎下尚德守法的根。大廈是一磚一瓦建起來的,一個人的優良品德要從教育抓起,行業管理者要加強食品加工人員的德育。前不久,黨中央、國務院發文強調,要保障全國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必須全國上下齊動員,全社會共管共治,要以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追責,切實解決好新形勢下所面臨的食品安全問題,促進國家各項建設事業順利發展。(作者: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專家、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副會長)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