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品質成為促進消費的新動能 2019中國品質消費年會在京召開
經濟日報-北京6月21日訊 為推動建立信任消費營商環境,以高質量商品力和服務價值提升企業經營效益,今天上午,以“信任、協作、創新”為主題,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主辦的“2019中國品質消費年會暨第12屆CCFA食品安全雙年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嘉賓圍繞國內外品質消費提升趨勢、典型企業供應鏈食品安全等議題和品質管理經驗分享進行深度交流。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在題為《讓品質成為促進消費的新動能》的演講中介紹說,會議取名“品質消費年會”反映出協會對行業食品安全工作的一些新思考。食品安全是行業生存的基礎和底線,但是品質消費是行業發展的未來,是廣大消費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最直接的體現。
裴亮表示,“品質消費”的結果表現為消費的購買行為,但是影響消費者行為的核心是消費意識。消費意識有很多構成要素,比如追求安全、低價、功能、便利、健康等,還有一些心理和精神層面的構成要素。他把消費意識分為三個層級:功能類,日常消費要解決基本的需求;社交類,追求相互間的信任、彰顯個性品味;精神類,關注環境、關愛弱勢群等。
裴亮認為,影響消費意識的主要有三大因素。內在因素,最典型的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外在因素,比如消費者自身的條件、年齡。另外,也要關注到人們的認知和社會的道德風尚對消費意識的影響。
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社會的進步,消費者對于“品質消費”的意識也在逐漸強化。從過去的消費者以價格導向為主的消費驅動因素,到逐漸轉向以品質作為影響消費者決策的核心因素的演變過程。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觀察未來的零售、餐飲、市場,品質消費無疑將會成為促進消費增長的一個重要的新動能。
裴亮在報告中指出,推動“品質消費”,主要有三方面意義,有助于節約社會成本,有助于推動生產的優化,有助于推動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對于在推進“品質消費”過程中,還將面臨消費者信任的很大挑戰,裴亮建議,“作為零售企業,作為流通環節應該怎么做?大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學校去教育消費者。未來在引導消費者‘品質消費’意識的建立過程中,利用好線上、線下兩個課堂,要抓好食品安全品質消費標準的建設。當然,也要做好互動機制,提高透明度、可追溯性。”
清華大學法學院學位委員會主席,原法學院院長王晨光表示,在誠信基礎上建立一個良性生態環境,以公眾健康和生命為中心,以誠信立身立命。把以前監管部門對生產經營者“貓捉老鼠”的舊格局,轉變為生產經營者為貓,把食品安全問題當作“鼠”來抓的新格局,充分發揮所有利益相關方和參與方的共同性和責任感,大家齊抓共管,共同防范和消除食品藥品質量問題和風險,社會共治的食品藥品行業和領域的良好生態環境。
錦江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中國總裁康德則分享了麥德龍近年來在中國市場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做得努力。康德表示,食品安全形勢雖然嚴峻,但是他感到非常樂觀,因為市場中所有消費者對質量和安全的關注在持續增長,所以麥德龍也愿意全力的與政府、國際零售商一起共同合作協心協力共同應對這個挑戰。
深圳百果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余惠勇表示,百果園圍繞“好吃”建立了一整套的標準化體系,即“四度一味一安全”。四度:新鮮度、糖酸度、爽脆度、細嫩度,一味是果香味和安全性。并根據此標準分出了招牌、A級、B級、C級。余惠勇表示,符號背后是標準支撐,長期堅持,最后就是顧客憑符號感知你的標準,這是建立信任的基礎。
全球食品安全倡議GFSI中國工作組首席顧問車文毅針對未來如何確保食品安全的問題,從全球行業趨勢調查的角度進行了分享。他特別指出,眼下,數字問題越來越被大家重視,大家也都認識到數字技術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數字技術對食品安全會帶來哪些變化?車文毅表示,數字技術不但是大數據風險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傳感器、區塊鏈、智能標簽,包括人工智能。在他看來,數字化是全新的課題,也為食品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針對協會近年來如何建立信任消費的工作,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會長楚東也進行了詳細介紹。他表示,自2016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了行業食品安全5年規劃以后,協會通過推廣實施“三關”品質提升行業解決方案,幫助和推動行業建立“從業者也是消費者”的價值觀和信任消費營商環境。
楚東指出,“三關”三件事:在“采購關”,開展扶持“中小生產企業提升市場能力計劃”;在“服務關”,開展“領航計劃”,制定《超市經營食品安全規范》和《超市消費評價指南》兩個標準;在“消費關”,開展好主婦的科普宣傳活動,提高消費者的科學素養和監督能力,倒逼超市、生產企業提升商品和服務品質。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