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近5成大學生有強迫行為 自身性格系主誘因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06-28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生活中,不少人有強迫行為,當它變成強迫癥時,就可能會危害身心健康。那么,有多少大學生有強迫行為?他們的強迫行為程度如何?是否對學習生活造成影響?哪些方法可以緩解強迫行為?

日前,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對753名大學生開展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5成大學生有強迫行為,“自身性格”“生活環境”“學習、工作壓力大”是主要誘因,強迫行為對近5成學生學習生活造成困擾,超3成學生曾嘗試緩解強迫行為,“保持良好心態”“轉移注意力”“自我心理暗示”為主要緩解方法。

  圖為大學生是否有強迫行為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近5成大學生有強迫行為,多從初高中階段開始出現

廣東醫科大學學生鐘惠在生活上有這種現象:衣服襪子只曬在固定的位置,毛巾、鞋子、書桌上的東西也只放在固定的位置,甚至書包的物件也只放在一個固定袋子里,床上必須是只有枕頭、被子和公仔。她表示,如果不這樣做,自己會心里不舒服,而且自己還時常提醒周邊的人,注意東西擺放整齊。這種行為被稱作“強迫行為”,程度嚴重者會被視作“強迫癥”。

和鐘惠一樣有強迫行為的大學生不在少數。根據調查顯示,48.61%的大學生表示有強迫行為,51.39%則表示沒有。

那么,這種強迫行為從什么時候開始出現?調查顯示,在選擇有強迫行為的大學生中,72.4%在初高中階段開始出現強迫行為,其中初中階段占39.89%,高中階段占32.51%。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李曉璇從高中開始就有一種寫字必須要用尺子作為下橫線的強迫行為,一直到大學還是如此。“我絕對不能忍受自己在空白紙上寫字時,一行字出現斜了的情況,即便是稍微斜一點也不行,我會撕掉紙重新書寫。”

  圖為大學生強迫行為程度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超6成系輕微強迫行為,超8成認為與“自身性格”有關

根據調查顯示,強迫行為程度不一。在選擇有強迫行為的大學生中,64.48%認為處于輕微強迫階段,29.51%處于中度強迫階段,6.01%處于嚴重強迫階段。

“我的強迫行為是在洗澡時一定要放音樂。”嶺南師范學院學生陳秀全覺得自己算輕微型,既不會對其他人造成困擾,也不會讓自己的內心糾結,“相比那些做不到就會感到很焦慮的,我的還算可以接受,即便沒做到,也只是心里會稍微有點不適應而已。”

那么,導致強迫行為的原因有哪些?調查顯示,82.87%的大學生認為“自身性格”是最主要誘因,64.28%認為是“生活環境”,48.47%認為是“學習、工作壓力大”。

中國政法大學學生林躍瑯認為,因為自己追求完美的性格才導致強迫行為,“在睡覺的時候,必須把枕頭給擺正,才能睡。床單也必須弄整齊,如果弄不整齊,就會睡不著。”他覺得這是生活上的一種儀式感,跟自己性格有很大關系。

  圖為強迫行為是否給大學生學習生活帶來影響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近5成認為對學習生活造成影響,“遇事糾結、內心焦慮”為主要困擾

通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大學生強迫行為的癥狀是多元化的。那么,強迫行為是否對學習生活造成影響?調查顯示,49.08%的大學生認為強迫行為對學習生活造成了影響,其中有輕微影響占比43.44%,有嚴重影響占比4.64%。

成都理工大學學生赤乃翁姆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她的強迫行為已經影響到了學習生活,“我會反復檢查好幾遍電器有沒有關好、電視線有沒有扯好。在考試的時候,我也會反復檢查機讀卡號的填寫正確與否,有時候真的感覺很煩。”

強迫行為會帶來哪些消極影響?調查顯示,78.41%和62.5%的大學生分別認為“遇事糾結”和“內心焦慮”為主要困擾,59.09%選擇“過分追求完美”,26.7%選擇“人際關系緊張”。

中山大學學生趙文潔有反復洗手的強迫行為,她覺得這與其父母的行為習慣和專業有關系,“我媽有輕微的潔癖,會反復洗手和擦桌子,在我媽的影響下,我也對手部衛生很重視,再加上我是學臨床醫學的,平時接觸的病菌比較多,所以我平均半個小時就要洗一次手,不然心里會非常難受。”她表示,自己因為這個習慣,一度懷疑心理有問題,感到非常焦慮,但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圖為大學生出現強迫行為的原因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超3成曾嘗試緩解強迫行為,超6成認為“保持良好心態”最重要  

對于有強迫行為的大學生而言,是否采取過措施來緩解?調查顯示,36.25%的大學生曾嘗試采取措施。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謝家樂有做完任何事情之后,都要反復檢查的強迫行為,“這一度讓我自己很困擾,因為這個習慣,我會花上好多時間去做每一件事情。”他后來想到對待不同的事情要“區別對待”,即按照事情的不同重要程度,有不同的檢查時間,“這讓我節省了不少時間,同時降低了事情的失誤率,我覺得要學會把強迫行為轉化成自己成長的助力。”

謝家樂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緩解辦法。對于其他人而言,哪些方法可以緩解強迫行為?66.67%、65.75%和62.42%的大學生分別認為“保持良好心態”“轉移注意力”和“自我心理暗示”是比較好的方法。

“很多事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比如關門一件小事會檢查很多次,問別人問題時,一個問題會詢問好幾遍。”濰坊科技學院學生張滿意一度認為自己有心理疾病,去醫院就醫也沒得到很好緩解,后來加入到學生工作當中,才明白保持良好的心態去處理問題才是最好的。

  圖為大學生認為可以緩解強迫行為的方法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制圖

專業醫師支招:要努力從認知、觀念上暗示鼓勵自我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醫師林志雄認為,每個人或多或少在潛意識里都會有強迫行為,但強迫行為與強迫癥不一樣,要區別開來。他談到,在大學生群體中,強迫行為主要有追求完美、墨守成規、小心認真、對一件事情反復檢查和思考等諸多表現。“造成強迫行為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與家庭因素、教育背景、個人性格以及從小的生活經歷有關系,個別還跟家族遺傳有關。”

關于如何緩解強迫行為的問題,林志雄提出四點建議:第一,從認知方面要改變自己有強迫行為的觀念,比如對于追求完美的人,要學會“區別”對待每一件事情,在工作上的事情可以認真細致,生活上的事情則可以適時放松自我。第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強迫行為,一些輕微的強迫行為可以算是正常的,不必太過慌張和在意。第三,加強內心的自我暗示,學會信任自己,信任身邊的人。第四,對于一些比較嚴重的強迫行為甚至已經發展到強迫癥階段,就要學會去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咨詢,甚至找專業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

(記者 李華錫 通訊員 趙壯杰 鄧淑紅)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