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學問家
作者:薛晴(河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這一重要論述鮮明指出了新時代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職責使命。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要堅持把“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作為根本遵循,回答好“為誰創作、為誰立言”這個時代課題。
堅定理想追求,做有信仰的學問家
信仰反映的是人們的精神世界問題,具體可表現為行為原則、理想追求、價值目標。信仰深刻而持久,支配著人們的行為、思想活動乃至立場。以科學為基礎的理性信仰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在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理論,是指導做學問搞科研的強大思想武器。20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從根本上扭轉了近代以來中國文化發展的歷史方向,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也深刻影響著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提出并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使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呈現出繁榮景象。改革開放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恢復與確立,為中國找到了一條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相互激蕩、互促共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多次強調“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大力推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激發了更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的研究激情,為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指明了方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只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就能找準學術追求的立足點,勇攀思想高峰。
厚植家國情懷,做有情懷的學問家
情懷往往以認同、維護、熱愛的形式貫穿于人們的實踐活動中,并與責任、情感相結合,形成一種恒久的精神動力。情懷標注著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的精神坐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思路、視野和能力。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應在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基礎上,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堅守深沉的家國情懷,在為國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
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大批名師大家胸懷大愛、聽黨指揮,無怨無悔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上下求索、赤誠擔當。改革開放以來,一批又一批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以堅守正道、追求真理、甘于奉獻的精神風骨,凝聚起改革開放強大合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一大批具有愛國情懷、社會擔當、高尚情操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堅持問題導向,立時代潮頭、發思想先聲,不斷在世界哲學社會科學舞臺上彰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和生命力。經由歷代知識分子涵養的家國情懷,歷久彌新,具有跨越時空的力量,必將引導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以回應時代要求和人民期待為己任,以赤子之心、拳拳之情投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壯闊實踐中。
勇擔時代重任,做有擔當的學問家
擔當就是責任,有擔當就是勇于接受責任并敢于承擔責任的優良品格。有擔當是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的基本素養和行為準則,直接表現為自覺肩負起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時代重任。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只有旗幟鮮明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到研究全過程,并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和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把準時代脈搏,與時代同行,發時代先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要深刻理解和認同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并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選擇,努力探索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之路是推動思想進程、引領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這直接關系到中國能否有效應對世界變局和時代變革帶來的挑戰。因此,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必須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堅守為國為民情懷,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深入觀察我國社會發展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積極投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偉大工程。
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恒主題,堅持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實踐深化、歷史前進的必然要求,更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因素。大力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不斷提高哲學社會科學的創造活力、發展能力、競爭實力,迫切需要立足中國實踐、打開國際視野,從理論自覺、理論自信走向理論自強。實踐發展永不停息,理論創新永無止境。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應聚焦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戰略任務,牢牢掌握理論創新主動權和話語權,解放思想、創新思維、擔當作為,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砥礪奮進、開拓創新。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新時代,以信仰之光照亮文化強國夢想,以情懷之重打造思想高地,以擔當之實開創美好未來,就一定能夠激發起一代又一代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的創新活力,匯聚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光明日報》( 2019年06月28日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