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技術模擬颶風中救人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鮑文娟 通訊員深衛信)記者昨日從深圳衛健委獲悉,深圳市醫學模擬培訓與研究中心于上周六正式啟用。深圳市醫學模擬教育體系擬采取“1+N”的兩級架構,組建起深圳市醫學模擬教育的“航空母艦戰斗群”。
在“1+N”的兩級架構中,“1”是指依托深圳市衛生健康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建設的醫學模擬培訓與研究中心,作為全市臨床技能模擬培訓的公共服務支撐。而“N”則是依托市區公立醫院建設N個規模化、標準化的臨床技能模擬培訓分中心,作為體系的各網點。各臨床技能模擬培訓分中心的高階專科技能培訓按照差異化布局,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和醫學模擬培訓與研究中心共同構成分工明確、協同合作的戰斗群。
首引虛擬災難應急教學平臺
作為深圳市“十三五”規劃的重大工程項目的子項目,深圳市醫學模擬培訓與研究中心總建筑面積6626平方米,是全市最大的醫學模擬培訓與研究項目。
據悉,中心設置有大培訓室2間、技能訓練室4間、電教室1間、示教室/考官準備室2間、多功能會議室/候考室1間、OSCE考站/模擬診室20個、高級技能培訓室4間、教學創新實驗室1間、模擬教學備課室1間、模擬手術室2間、模擬ICU2間。模擬普通病房2間、模擬兒科病房1間、模擬產房1間。配備有討論區、洽談區及展廳。設置災難救援培訓室、救護車場景、模擬家庭救援場景。
在模擬培訓設備上,深圳市醫學模擬培訓與研究中心也配備最高級、最齊全的模擬培訓設備。其中,XVR虛擬災難應急情景教學平臺更是首次被引進深圳。據悉,該平臺通過3D技術,重構汽車事故、渡輪事故、水災、火災、地震、海嘯、颶風、化學物質泄漏等虛擬場景,讓人身臨其境開展模擬培訓或演練。
此外,中心引進的SimMan 3G模擬人是現如今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綜合模擬病人,被廣泛應用于ICU、病房、麻醉科、急診科等科室的團隊綜合急救訓練及考核當中,是一款能幫助學員提高臨床思維能力、急救技能、團隊協作能力及效率,改善重癥醫護關鍵時間管理、決策、溝通和部門間轉交接的綜合模擬病人。
擬建標準化病人庫
深圳市醫學模擬培訓與研究中心也邀請到世界模擬醫學會前主席Paul Phrampus教授等大咖參與到教學中來,此外還邀請了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委員楊棉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育處處長姜冠潮等擔任教學顧問,引進了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劉繼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模擬教研室主任史霆等。
大咖來了,如何更好地惠及深圳醫學教育?為此,深圳通過構建信息平臺,通過資源共享,讓更多“醫學僧”獲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
“我們建立了全市模擬教育管理信息系統,通過互聯網實現全市各醫院之間網上課程預約、遠程教學、協同培訓等,讓全市的醫護人員能享受到同質化的教學資源。”深圳市衛生健康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這種網絡“公開課”的形式,更好地促進深圳醫學人才培養。
深圳市醫學模擬培訓與研究中心啟用后,未來將重點關注培養醫學教育的師資庫、教學案例庫和標準化病人庫等三個領域。以往,在深圳醫學教育中,標準化病人的缺口很大,這也影響了醫學人才的培養。標準化病人其實就是培訓和考核專業的“演員”,通過“演員”模擬各種診療場景,從而評估醫護人員的真實臨床診療能力。
而伴隨著深圳市醫學模擬培訓與研究中心的啟用,未來將面向社會培訓一批標準化病人,并通過建立標準化病人庫彌補深圳醫學教學的不足。據悉,根據計劃,未來深圳市醫學模擬培訓與研究中心將培養師資200人,合格標準化病人300人,建設系統教學案例150件。
此外,未來醫學模擬培訓與研究中心也將成為全市臨床技能考核的第三方平臺,實現全市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住院醫規培結業考核、深圳市家庭醫生勝任力考核的考培分離,以促進考核的公平性。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