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評:“上熱搜”絕不能流量至上
最近,某青年演員的婚訊頻繁登上微博熱搜,讓不少網友直言“審美疲勞”。對此,《文匯報》以《“熱搜”誰說了算》為題,予以“吐槽”,收獲了不少認同之聲。
“上熱搜”到底誰說了算?這其實不算問題,不少平臺會直接給出答案——算法。根據計算,熱度“到位”了,該話題自然會躋身熱搜之列。但事情又沒這么簡單。“熱度”從何而來?是否有注水?是否有買賣?此前已有報道,熱搜背后,泥沙俱下,亂象叢生。“產業鏈”上中下游分工有序,“水軍”聲勢浩大,大V推波助瀾,讓所謂的熱度、流量真假難辨。
要把這個問題研究透徹,我們有必要厘清一些概念。首先,微博是什么?按照傳播學的劃分,微博屬于大眾傳播,其內容都是信息產品。而大眾傳播、內容服務,都必須承擔社會責任,這一點毋庸置疑,毫無討價還價的余地。其二,熱搜是什么?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熱搜所對應的概念大體相當于“議程設置”,也就是通過安排話題來左右、影響人們的關注點,以及關注的先后順序。
試想,當八卦信息橫行無阻,當摻水的數據、虛假的點擊屢禁不止,當捕風捉影、真假難辨成為常態,當某明星胖了、瘦了、出軌了等內容鋪天蓋地,網絡空間哪有“清朗”二字可言?這一內容平臺談何社會責任?
網絡熱搜是反映輿情、民意的一扇窗口,是做好價值引導、提供內容服務的一個平臺,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熱搜發揮應有作用,必須堅持一條原則、一個底線,那就是絕不能流量至上、流量為王。對此,一方面,要強化自身監管,對“買熱搜”、刷熱點等亂象,強化技術監控,加大懲處力度,擠掉流量泡沫。另一方面,做好議程設置,讓庸俗媚俗、毫無營養的信息沒有舞臺,把“熱搜”還給真正的熱點新聞,還給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夏凡)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