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IP時代到來 動漫產業續寫"中國學派"輝煌
20世紀40年代,萬氏兄弟創作了中國第一部長篇動畫《鐵扇公主》,發行至東南亞及日本,拉開中國動畫行業嶄新一幕,以此為起點,有了濃墨重彩的“中國學派”。進入21世紀后,動漫產業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思路。《狐妖小紅娘》《一人之下》《全職高手》等新國漫IP不僅在國內成績亮眼,還紛紛走出國門,向海外進行文化輸出。
今天,上海世博展覽館將迎來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動漫游戲博覽會(CCG EXPO 2019)。6萬平方米的展區中,嗶哩嗶哩、騰訊視頻、閱文集團、小明太極國漫等國內知名企業搭臺展示,帶來《斗破蒼穹》《武動乾坤》《元尊》等超人氣國漫IP。一年一度屬于動漫迷的盛會如約而至。
站在70年的節點上回望國產動漫的過去,立足IP時代的國漫崛起,行業正在共同探索,未來國漫還將帶來哪些可能性?
過去:動畫有“中國學派”
中國學派動畫善于將古老的皮影戲、剪紙、折紙、年畫、窗花、水墨畫、陶瓷等極具民族風格的材料與動畫相結合,使中國動畫電影別具一格。
在上海世博展覽館中廳展區的醒目位置,一場特殊的回顧展帶領動漫迷坐上“時光機”,與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這片土地上誕生的動漫作品相遇。《大鬧天宮》《黑貓警長》《葫蘆兄弟》……這些承載著無數人童年回憶的經典動畫作品,被濃縮在一條時光長廊中。它們代表著動畫領域的“中國學派”。
上海是中國動漫發展的重鎮。20世紀中期,國產動畫曾在世界范圍內嶄露頭角,以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為代表的“中國學派”功不可沒。在資訊匱乏和技術落后的年代,一代代動畫人孜孜以求,利用獨特民族元素樹立了國產動畫的藝術風格。
“中國學派的首要特點是角色造型成功借鑒中國傳統藝術形式,簡約而含蓄,傳神而生動,凡是和民間文化有關的元素都能被信手拈來借用。”中國動畫學會副會長貢建英說。中國學派動畫善于將中國古老的皮影戲、剪紙、折紙、年畫、窗花、水墨畫、陶瓷等極具民族風格的材料與動畫相結合,使中國的動畫電影別具一格。1958年問世的《豬八戒吃西瓜》將皮影戲與剪紙藝術運用到動畫中;1960年誕生的《聰明的鴨子》是一部折紙動畫片,折紙藝術的利用令角色更具立體感;《驕傲的將軍》則利用京劇臉譜、服飾及道具,增加了角色造型的戲劇效果。不僅如此,中國學派動畫情節中還蘊含中國式哲思。動畫片《三個和尚》根據諺語創作,以生動活潑的畫面和簡單的形象,揭示出“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這個中國民間流傳已久的哲理。
時至今日,誕生已久的動畫片《大鬧天宮》仍被動漫迷奉為經典。剛結束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主海報靈感即來源于此,而經上海電影技術廠修復后展映的《大鬧天宮》一票難求。盡管當時技術水平有限,但《大鬧天宮》仍以豐富的文化內核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創作時,攝制組去上海京劇院邀請“南猴王”鄭發祥來美影廠授課,還借來幾根紅色藤條棍棒作為道具,揣摩舞臺上的孫悟空如何舞棍子,孫悟空出場時的配樂也大膽運用戲曲中的打擊樂器。自從1964年上映以來,《大鬧天宮》曾向44個國家和地區輸出、發行及放映,“孫悟空”成為知名度最高的動漫角色之一。
上世紀中期以來,水墨、剪紙、白描等藝術形式逐漸成為中國動漫標志,鮮明的文化選材令國產動畫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中國學派動畫的實踐可以歸結為對傳統文化選題的情有獨鐘,美術風格上的追根溯源,不斷創新的理念以及對藝術品質的精益求精。”在貢建英看來,當下的動畫創作,應繼續研究動畫的視覺表達,在堅持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考慮年輕觀眾的心理、精神層面豐富多樣的需求,“找到中華文化精神國際化、現代化的表達方式。”
現在:國漫IP時代到來
近40年來,中國動漫走過紙媒和電視卡通時代,現已全面進入互聯網與移動互聯新時代。企業紛紛致力于打造國漫全產業鏈IP孵化運營平臺。
隨著制作水平的進步以及IP概念興起,近幾年國漫市場突飛猛進,從國產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大魚海棠》到人氣網文改編動漫《斗破蒼穹》《武動乾坤》,原創國漫IP的培育開發及全產業鏈開發,一時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在有關動漫會展的調研中,數據顯示,超過七成觀眾希望在漫展中看到“國漫”元素。對于本屆CCG EXPO而言,眾多超人氣國漫IP依舊是最大看點,不少國漫新番新作將在展會現場首次亮相。
“中國動漫IP時代已經到來,內容孵化及全產業鏈運營成為趨勢。”藝恩合伙人高文韜說,目前,95后、00后成為動漫的核心觀看人群,用戶為漫畫付費意愿強,“漫畫家從幕后走向臺前,擁有大量粉絲和超高人氣,動漫粉絲經濟逐漸興起。”據統計,去年我國泛二次元用戶已超過3億,這群以“Z世代”為主體的年輕粉絲成長于互聯網環境,愿意為ACG(指動漫與游戲)付費的比例高達96%。
此前,虛擬歌手洛天依“現身”湖南衛視春晚,出場期間視頻在線人數高達170萬;由同名網絡小說改編的《全職高手》成功捧紅主角“葉修”,在他生日時,粉絲還包下北京世貿天階LED屏幕為其慶生,動畫中出現的麥當勞成為粉絲打卡地。
動漫正以多種方式走進現實生活。“近40年來,中國動漫走過紙媒和電視卡通時代,現已全面進入互聯網與移動互聯新時代。”小明太極國漫副總裁鄭方平說,企業紛紛致力于打造國漫全產業鏈IP孵化運營平臺。
IP浪潮之下,中國動漫行業產業鏈圖譜日益完善,上游的內容創作方有個人漫畫家、漫畫工作室、動畫制作企業等;中游傳播渠道既有出版社、報刊等傳統路徑,也有日益興起的漫畫閱讀平臺、視頻平臺;游戲、手辦、玩具、動畫大電影、真人電視劇等下游授權衍生產業鏈條也愈加受關注。
前不久,動畫電影《賽爾號大電影7:瘋狂機器城》宣布定檔8月2日,從片名可知,這已是《賽爾號》系列的第7部動畫電影。“《賽爾號》最早是一個兒童頁游產品,主要經營兒童社區,后來陸續有了大電影、動畫片、周邊衍生品等系列產品。”上海淘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品牌授權總監聞婥說,從2011年開始,“賽爾號”IP涉足動漫領域,目前動畫片已制作播放到第9季,內容累計超過400集,覆蓋人群超過13億,全網播放累計量突破100億,深受孩子們的歡迎。在聞婥看來,適宜于動漫改編的IP必須具備深度、長度與溫度,“深度指有比較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一個IP需經歷一段時間的沉淀和粉絲積累,這是IP的長度;此外IP也要有一個正向的世界觀,擁有正能量。”
未來:新技術帶來新可能
5G環境、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步,為動漫產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動漫產業可以利用大數據來助推產業升級。
當下,不少動漫展正在走進原本嚴肅的美術館。拋開爭議不論,作為一種年輕文化形態的動漫,已被越來越多人所認可。在動漫文化由小眾走向大眾時,動漫人才的培育也成為經久不衰的議題。繼去年發布新的中國英雄之后,漫威再度聯手CCG EXPO,推出“漫威中國漫畫人才發掘活動”,將在展會期間公布入選的首批中國畫手名單。“這相當于一個直通漫威編輯部的機會。”中國國際動漫游戲博覽會組委會新聞發言人張煒說,“從2010年起,展會就致力于扶持年輕漫畫家,希望給他們一個舞臺,挖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另一方面,5G環境、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步,也為動漫產業未來發展提供新的可能性。以《全職高手》IP活化為例,上海麗磬文化創始人李菁說:“讓AI學習小說中各個角色的人物性格和特征,然后把里面的人物用AI復活,可以在用戶與角色的對話中復原體現角色的性格和特點。”
在瀚葉數據資深研究分析師慕昕然看來,動漫產業也可以利用大數據來助推產業升級,“大數據可以為動漫制作提供人群畫像,并對角色選擇、故事選擇乃至資金分配提供建議。”而5G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全新應用場景,無疑也將成為國漫發展的下一個風口。
日前,國漫又傳出新消息——由SMG尚世影業、中船文化傳媒聯合出品的動畫電影《江南》宣布定檔國慶,并將在展會現場推出特別活動及相關衍生品。值得一提的是,《江南》具有濃郁的中國風。影片第一次在大銀幕上呈現軍工機匠這個并不引人注目的群體,講述清末上海,頑皮的弄堂少年阿榔陰差陽錯進入江南制造局成為學徒,從而開始精彩的人生冒險故事。這就像一個信號:在原創國漫崛起的時代,我國動漫產業正在續寫“中國學派”的輝煌。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