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賀州:文旅融合促提質 留住大灣區游客
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賀州采訪活動之四--
5月24日,第四屆古村鎮大會在山西磧口古鎮開幕。“2019網友最喜愛的十大古村鎮”的評選結果在本次大會上揭曉,最終評分排名前三的分別是:烏鎮9.51分,平遙古鎮8.35分和黃姚古鎮8.30分。黃姚力壓麗江古城、西塘古鎮、宏村、磧口古鎮、鳳凰古城、西江千戶苗寨、周莊、婺源篁嶺等眾多古村鎮。黃姚古鎮之排名之所以在華南地區位居第一,很關鍵的一點是這里大量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游客和投資。
來到賀州,不管你是講白話還是客家話,在這里都暢行無阻。粵港澳大灣區同樣是賀州旅游最重要的客源地,不管是黃姚古鎮、姑婆山還是其他景區,廣東旅游團和自駕車牌都占據主流,不少景區的商戶也來自廣東。同樣,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旅游區離不開賀州,賀州正融入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賀州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勢頭強勁,2018年全市旅游總接待3252.83萬人次,同比增長47.2%,增速排名廣西第一;旅游總消費396.23億元,同比增長45.34%,增速排名廣西第二。
東融先行 賀州旅游發力粵港澳大灣區
賀州市委書記李宏慶表示,賀州依托獨特的自然稟賦、良好的區位優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推進長壽養老服務業與旅游、健康養生、文化交流等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以旅游文化養生為主抓手的生態健康產業,積極打造長壽食品產品并形成產業鏈,推動“大健康”、“大生態”、“大旅游”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把“壽城”品牌做強做大,造福人民。
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游客占賀州全年接待旅游總人數的70%,粵港澳大灣區是賀州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截至2018年年底,賀州市共組織了廣東、廣西、湖南等各客源地大型旅游大巴、專列團隊133個,游客超28000人到賀州旅游。其中,廣東、香港客源占比超過一半,實現了賀州旅游市場各項指標的“井噴式”增長。“下一步,我們將促成一些旅游項目盡快落地,進一步加大‘東融’力度,針對粵港澳大灣區游客的需求,加大旅游業態投入,特別是休閑消費這一塊的項目投入,讓賀州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游客的旅游首選之地。”賀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陸小毅表示。今年一季度,賀州接待香港、澳門游客分別是5.27萬人次和2.46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20.24%和24.13%,分別占入境游客接待總量的45.51%和21.24%。
賀州旅游品牌升級也離不開大灣區。從本世紀初香港TVB的電視劇《茶是故鄉濃》、《酒是故鄉醇》開始,到由賀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朱東分別作詞的《坐上高鐵去賀州》和《夜黃姚》,在粵港澳大灣區廣泛傳唱,被譽為“神曲”。 “旅游與其他產業融合,有利于實現旅游與其他產業的資源共享,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還可以延長旅游產業鏈,創造更多的融合型新產品,形成新業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賀州市市長林冠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長壽文化是賀州旅游發展的獨特資源。作為“世界長壽市”,賀州發揮“長壽”資源優勢,積極推動生態健康養生養老千億元產業發展,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打造醫養結合、長壽養生、旅居養老、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高端康養示范基地。賀州市在《構建大健康實施方案(2018-2020年)》明確提出了賀州發展醫養結合的目標任務,要依托生態、氣候、區位和長壽品牌等特色,到2020年,全市大健康產業總產值達到610億元,基本建成全國醫養結合試點市和粵港澳大灣區康養基地。2018年12月,賀州康養長壽文化專題展示館正式開館。該展示館由賀州學院、市民政局主辦,賀州民族文化博物館承辦,通過文字和實物等方式,多角度展示賀州的健康養生長壽文化。為挖掘長壽文化的富礦,傳播城市品牌,賀州市將“生態、長壽”等特定元素融入文化文藝工作中,開展系列文化節慶活動,培育長壽文化品牌。
黃姚文旅東融大灣區 提升品位留住客人
牖戶煙含燈火杳,山巒霧繞鎮郭嬌。了無閑地尋陶令,別有洞天遇李樵。古井清溪流玉液,老藤碧樹掩石橋。常愁世上無仙境,何不早來訪黃姚?”這首詩為文化和旅游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李金早初訪問黃姚古鎮時所作,詩中的黃姚古鎮儼然是一片仙境和世外桃源。如今,黃姚古鎮旅游文化融合發展帶來旅游產業大發展,被列為廣西自治區首批旅游休閑集聚區和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黃姚古鎮旅游文化產業區管委會主任湯松波告訴記者,黃姚產業區黨工委、管委圍繞文化傳承與旅游發展相結合、生態修復與資源利用相結合、產業開發和景點銜接相結合、提升品位與留住游客相結合的“四結合”以及“景城相融、文旅相生、山水相印”的原則,科學提出了“東村、西湖、南水、北嶺、中古鎮”(金、木、水、火、土)五大片區聯動發展的產業布局,以旅游文化綜合體項目建設為載體,以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等文化多元同步融合為發展措施,推動旅游事業大發展和文化產業大繁榮。
目前,不僅眾多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客在這里經營著民宿,還有眾多來自大灣區的大項目在合理落地。“黃姚古鎮·龍門街是嶺南第一個落地賀州的標桿項目,作為“黃姚第一站,古鎮第九街”與古鎮一脈相承,是進入古鎮的第一印象區。我們將以“商業景點化、文化主題化、主題情境化”理念塑造產品個性,實現“景區化”開發。” 嶺南股份龍門街項目總經理藍曉羲說。龍門街分為8個區域,每個區域的業態都有所不同,設有特色民宿聚落、特色美食聚落、非遺文創聚落、特色娛樂聚落。其中,非遺文創聚落有2441平方米非遺市集,規劃布局特色文創、非遺工坊、禮品零售等文創業態。瑤繡、瑤浴、油茶、木偶戲等傳統非遺的時尚化開發,也使游客能近距離體驗各種非遺文化。龍門街項目還將構建“雙軸三橋七景”旅游觀賞系統、“手工藝聚集地和非遺活態展示地”文化體驗系統、“空間聲光演藝和休閑消費”夜間產品系統,以及全年不間斷的節慶活動系統四大亮點,10月1日前內部裝飾裝修全面完工并對外試業。
“夢里黃姚”文化旅游創意城項目的投資同樣來自廣東。項目位于黃姚古鎮核心區東南面,總規劃用地1200畝,建設面積約96萬平方米,以黃姚古鎮文化為脈絡,以生態健康為導向,以高新科技為手段,以旅游度假為驅動,打造融合文化娛樂體驗、休閑度假、旅游購物于一體的健康休閑文旅小鎮。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 高端康養產業不斷壯大
賀州市將養老服務業定位為“桂北休閑旅游養生養老產業示范區、生態賀州長壽勝地、國家醫養結合養生養老示范區”,并重點布局“一核、四小鎮、五片區”,出臺建設用地、資金投入、稅費金融等方面的具體優惠政策。全面放開養老市場, 進一步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積極推進養老機構公建民營改革、醫養結合試點改革,全面實施養老服務機構星級評定、老年人能力評估,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賀州市市福利中心(賀壽頤養中心)、八步區社會福利院、鐘山縣社會福利中心、富川瑤族自治縣社會福利中心(富川康樂養老公寓)、昭平縣社會福利院先后進行了公建民營改革,解決了國辦福利機構缺人員編制、經費等實際問題,又可以降低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的成本投入。2017年,賀州市首個醫養結合項目示范基地——賀州市中醫醫院附屬護理院投入使用;2018年7月,中高端康養護理示范基地“賀壽園” 投入運營。 同時,賀州市規劃建設市本級、昭平縣和黃姚鎮3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示范點。
“2018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已有超過20個生物制藥、醫養結合等項目落地,搶灘大健康產業市場。”賀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朱東表示。賀州豐富的長壽資源被粵港澳企業看中。其中,東潭嶺康養體驗中心項目總投資2億元,總規劃用地面積為88畝,總建筑面積為12798平方米。主要建設綜合樓、復式客房、餐廳、聯排客房、院落式客房、服務樓、茶樓、設備房、連廊、停車場及室外環境配套工程等。黃姚東潭嶺投資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胡中偉說,“該項目依托東潭嶺獨特優質的自然生態環境,以打造全域旅游為理念,以‘歸隱田園,怡然自得、返璞歸真’為核心,著力將東潭嶺康養體驗中心打造成全國首選山地休閑度假避暑旅游目的地。 ”
近年來,賀州還積極與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和名院名醫合作。 賀州市衛健委主任吳航說:“與這些名醫名院名校緊密起來以后,我們賀州的醫療技術方面得到迅猛的提升,這里將會成為名醫薈萃的地方,我們賀州市的群眾不出賀州市也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健康管理服務,也能夠不斷吸引大灣區乃至全國的人群到賀州進行康養。”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