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牛奶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201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由于同聲傳譯的失誤,讓蒙牛總裁盧敏放關于如何做好海外業務的發言,被曲解為“只把好東西賣給外國人”,一時引發熱議。被冤枉的蒙牛雖然委屈,但是也有值得高興的事——網友在這次爭議中不管站在哪一隊,都將充分體會到,這家中國乳企已經在“出海”的路上越走越遠,擁有了令人不可小覷的國際影響力。
布局海外市場,加深國際合作
2018年7月,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發布了最新一期全球乳業20強排行榜(Global Dairy Top 20)。蒙牛憑借88億美元的年營業額,繼續穩居全球十強。蒙牛在這個排行榜上的進步歷程,與蒙牛的國際征程幾乎同步。而雅士利新西蘭工廠,便是蒙牛“出海”的第一站。
早在2009年,蒙牛乳業控股的雅士利集團就已經開始了與新西蘭奶源的合作。2013年9月,蒙牛雅士利宣布在新西蘭投資建廠,兩年后,新西蘭工廠建成投產,這意味著蒙牛奶粉業務布局正在接近完成,蒙牛邁出了“出海”過程中的關鍵一步。現在,蒙牛已在大洋洲打通了從奶源到生產銷售,從研發到質量管控的全部環節,構筑了一條完善的全球產業鏈。
此外, 蒙牛的順利“出海”,還與國際合作伙伴的“幫助”密不可分。
近年來,蒙牛陸續引入中糧、丹麥阿拉福茲、法國達能三大戰略股東,三家巨頭助力蒙牛建立起國際化的牧場管理標準和研發體系。與此同時,蒙牛還繼續深化與各國際伙伴的合作,穩步推進研發、奶源、加工技術、牧業技術、質檢體系建設。
現如今,蒙牛的“出海”征程正以勢不可當的氣勢向前進發。目前,蒙牛與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白俄羅斯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不同層面的合作,蒙牛的國際化布局已初具規模。
展示品牌形象,打造世界品質
中國企業“出海”要想取得成功,必須打好“品牌”和“品質”兩張牌。
有著80多年歷史的世界杯,與牛奶一直毫無關聯,直到一家中國乳業企業的出現。2017 年12月20日,蒙牛集團與國際足聯聯合宣布,蒙牛正式成為2018 年世界杯全球官方贊助商。至此,蒙牛成為世界杯史上首個乳業贊助商,世界杯迎來“第一杯奶”。借助這一平臺,蒙牛第一次向集中全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品牌形象。世界杯賽場邊的“奶牛頂球”廣告屏,通過傳統媒體、新媒體傳變全球,吸引了數十億觀眾的目光。
“牛奶與體育一樣,能夠為大家帶來健康與快樂。成為世界杯全球贊助商,是蒙牛走向世界的商業機遇,更是向全球展現中國乳業的重要機會。這不但是蒙牛的驕傲,也是整個中國乳業的驕傲。”蒙牛總裁盧敏放這樣說。
“世界品質”的背后,源于蒙牛在整條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以最嚴最高的標準對標。
為了保證為中國和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乳制品,蒙牛建立了一整套從研發、牧場、工廠、檢測的航天管理體系,目前蒙牛總體奶源中,規模化牧場達100%,同時引入新西蘭安碩、法國達能、丹麥阿拉福茲等國際乳企先進的牧場管理體系以及管理經驗,融合東、西方牧場管理體系,將國際化的牧場管理體系落地到蒙牛。此外,蒙牛還啟動了“牧場主大學”項目,覆蓋1500多個牧場,培訓乳業從業者近1.5萬人次,進一步提升了中國乳業的競爭力。
承擔行業責任,實現互利共贏
從海外市場到國際產業鏈再到世界舞臺,“出海之路”為蒙牛注入了“世界品質”因子,蒙牛獲得了更強的競爭力。如今,蒙牛的產品已出口到“一帶一路”沿線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新加坡喝一盒特侖蘇,在馬來西亞買一盒純甄,在印尼品嘗一瓶優益C,已經變成了現實。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國際合作和市場拓展之外,依托產品品質提升和積極參與國際性乳業大會,中國乳業在全球的話語權也在逐步提升。蒙牛總裁盧敏放當選全球乳制品論壇組織首位中方董事,同時,蒙牛等中國乳企多次受邀出席IDF、全球乳制品大會等國際乳業峰會,在國際乳業平臺上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要想快速壯大中國乳業,撬動全球市場,中國乳企必須揚帆“出海”,融入國際舞臺。在這條路上遇到的阻礙,蒙牛相信只有靠不斷努力、不斷前進來加以克服。
在夏季達沃斯上引發爭議的那次對話里,盧敏放正是被問到“中國企業如何克服長期以來海外消費者對中國產品形成的偏見”。“今天,我們的產品、品牌、質量管控都已經做得很好。現在中國企業要做的,就是用我們最好的、最高端的、創新的產品,去逐漸改善海外消費者的看法。”盧敏放說。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