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黃金救治時間窗不足5小時
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報道(記者吳博峰)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人體體溫的調節(jié)主要依賴汗液的蒸發(fā),而老年人體內水分較少,如果出汗很多,進水量又少,就會導致身體血容量不足、血黏度增高,容易發(fā)生腦梗死。同時,老年人對高溫的適應力比較差,情緒不穩(wěn)定,會導致血壓波動,從而引發(fā)腦梗死。另外,夏天人們生活在空調房中,室內外氣溫差異較大,老年人自身溫度調節(jié)能力差,易發(fā)生大腦供血障礙,導致發(fā)生腦梗死。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y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yī)師方麗波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腦梗死不僅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和生活不便,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的社會公共衛(wèi)生問題。腦梗死黃金救治時間窗為3至4.5小時,超早期采取靜脈溶栓救治患者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致殘致死。積極普及有關腦梗死的相關知識,努力降低發(fā)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已是當務之急。
有家族病史人群患病可能性更大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各種腦血管病變所致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而出現相應神經功能缺損的一類臨床綜合征。
據我國有關權威機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腦梗死占全部腦卒中的比例高達70%至80%,每年腦卒中死亡率達到150-250/10萬人,是美國的5倍。該病患者平均致死率約為25%,存活者中約有75%的患者遺留肢體癱瘓、口角歪斜、語言障礙、視力視野受損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作為老年人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腦梗死已成為我國居民高致殘、致死的第一大因素,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和生命。
腦梗塞與腦梗死有什么區(qū)別?
方麗波解釋說,兩種說法是指同一種病,過去稱它腦梗塞,現在教科書上將它寫成腦梗死,是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腦血管病變后局部腦組織出現的不可逆性缺血、缺氧壞死。
在醫(yī)學研究和實踐中,高血壓及血壓不穩(wěn)、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吸煙、酗酒、年齡增長、肥胖、痛風、高鹽飲食、運動減少、血漿纖維蛋白原升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焦慮抑郁狀態(tài)、熬夜、長期服用避孕藥、血管畸形等因素,都是引發(fā)腦梗死的誘因。
方麗波表示,從臨床實踐來看,腦梗死不會直接和必然遺傳給下一代,但是有家族腦梗死病史的人群患病可能性更大。父母中有腦梗死患者,子女更需要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前預防以減少腦梗死發(fā)生的可能性。
不同部位腦血管閉塞癥狀各異
腦梗死有哪些常見癥狀?方麗波解釋說,腦梗死導致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主要表現為突發(fā)頭暈、頭痛、視物不清、口角歪斜流口水、肢體無力、肢體感覺障礙、語言功能障礙、吞咽困難、行走不穩(wěn)等。
她進一步分析說,顱內主要腦血管有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大腦后動脈、椎-基底動脈,不同部位的腦血管閉塞具有不同的癥狀表現。
頸內動脈閉塞時,嚴重程度差異大,可表現為大腦中動脈和(或)大腦前動脈缺血癥狀。頸內動脈缺血時常可見單眼一過性黑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