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商品已成大路貨?
曾幾何時,進口商品往往被人們認為普遍質量更好、檔次更高,商家也愿意把“進口”當作一個重要賣點。而隨著各領域國內品牌的不斷崛起以及國貨品質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發現,一件商品的優劣,并不能簡單地以進口還是國產加以區分。
進口商品不斷普及
如今,從食品、化妝品、服裝、數碼產品,到家電、家具、汽車等,都有豐富的進口商品可供選擇。
天津市消費者劉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說,前段時間他購買的書柜和電視柜,產地就分別為斯洛伐克和意大利。劉先生表示,如此方便地買到進口家具,這在前些年可不是容易的事,而且以前要買進口家具,價格也會高得離譜。
另有不少消費者也表示,現在買水果的時候,進口產品更是十分普遍,就算是蘋果、梨、葡萄等這些常見的水果,進口產品也都十分豐富。再如進口海產品和牛肉,現在也基本上成為各大超市的常規商品。其與同類國貨相比,既沒顯得更高端,也沒有更緊俏。
進口商品價格走低
“價格偏高是多數消費者對進口商品一個固有的印象,但現在這種情況已經產生了不小的變化。”多年從事進口商品銷售的業內人士接受采訪時表示,以家用電器來說,幾年前一款進口剃須刀價格還要動輒上千元,而現在只要幾百元就能買到。
進口服裝也是一樣,以往一件能賣到八九百元,而現在快時尚品牌店鋪里價格實惠的進口成衣比比皆是,盡管多數是產自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國等人工成本相對較低的國家的產品,但產自捷克、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也不在少數,關鍵是價格通常都很實惠,最便宜的只賣幾十元。
此外,整車進口的汽車價格與前些年相比也有較大幅度的下滑。
進口商品光環褪色
業內人士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全球經貿一體化、商品高度標準化等背景下,進口商品的光環正在逐漸褪色。記者在天津市采訪中了解到,隨著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等的快速發展,國際貿易便利化程度越來越高,也都促使進口商品不斷普及。同時值得關注的是,時下消費市場各個領域的國產廠商的研發、設計、制造能力都在迅速發展,不斷提升,并且在相當多的領域國產商品的綜合品質都已經趕上或超越進口產品。
用業內人士的話說,在一定程度上,產地因素賦予產品更多的是一種地域的特色和風格,而不再是產品質量的“名片”。換句話說,未來不同產地的商品給消費者帶來的是更多樣化的選擇,而不是用以區分品質高低的標準。 本報記者 翟維鷺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