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中心抓黨建 立德樹人促發展
核心提要:
在我國開啟新時代、邁上新征程的關鍵歷史時期,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8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更加注重以德為先,更加注重全面發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終身學習,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發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頒布,為基礎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普及滿意教育和優質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新時代中國教育必須肩負的神圣使命。能夠辦出人民滿意的高中教育,既是中國中學的努力方向,也是評價中國中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就必須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和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在資源分配和制度設計上作出總體部署。
今日之東川,歷經260余年崢嶸歲月,越發卓越輝煌,課程改革扎實推進、幸福德育沁人心脾、體藝項目多元綻放、科技創新難高精尖端。學校秉承“為未來育人 育未來有用之人”的初心和使命,致力于為學生打造“適合教育”,文體活動、體驗式班會、小組合作、分層走班、選修教學、雛鷹計劃是學校對教學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為國家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再上新臺階。
校長說:“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在學校各項工作中具有重要位置,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確保人才強國戰略和教育現代化事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信仰凝聚下的東川之魂
“在信仰的力量下凝聚人心,朝著既定目標努力,是中國道路的最大優勢,也是中國基礎教育的最大優勢。”
一種信仰的力量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1日11時45分訊(何婷)入黨時,徐魁才22歲,渾身充滿了干勁、對未來充滿期待。大學時,由于品學兼優,被推薦為入黨積極分子,回憶起宣誓入黨的那天,徐魁至今記憶猶新,“背心發汗,呼吸急促,那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光榮感。”
和眾多共產黨員一樣,徐魁認為,入黨意味著擔當與責任。
13年過去了,當年那個充滿朝氣和干勁的青年已經成長為重慶七中的中堅力量。回望入黨時寫下的“初心”,徐魁說:“十多年了,很多具體內容已經忘了,但‘為黨和人民奉獻一生’的信念卻一直鞭策著自己。”
徐魁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筑牢信仰之基
從普通語文教師到班主任,從年級德育委員到校務辦副主任,從校務辦主任到黨委委員。在黨組織的關心和鼓勵下,徐魁在教育這條道路上越走越扎實。激動之余,更讓他覺得自己終于有能力為祖國和人民踏踏實實做些事情。在他看來,這也是兌現入黨承諾的一種方式。
2006年,徐魁大學畢業,便一頭扎進了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用美好青春詮釋了黨員教師的初心使命。2013年,調入重慶七中兼任語文教師和班主任。初為人師,徐魁最真實的想法是,“做好本職工作,不辜負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成、學有所獲。”
于是,他積極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在徐魁看來,黨員教師首先要政治素質過硬,明確為誰培養人,其次是扎實的學識,多維度的教學技巧。他一直崇尚“快樂語文”,希望通過自己的快樂感染所有的學生,讓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下吸收知識。
“我希望我教會學生‘真文化’,而不是應試技巧。”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核心要素,徐魁的課堂一直致力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怎么讀,怎么說,怎么寫”上下功夫,“我希望幫助學生理清思維脈絡,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并得出結論。”
比如講字時,徐魁并不僅限于就字講字,而是運用六書造字法、形旁聲旁理解法、成語聯系法等各種方式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獲取知識,并給予學生韻律美、結構美、情感美的審美體驗。
在教育這條路上 ,徐魁一直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時刻反思總結,不斷學習強化,在七中帶出的第一屆學生中,55人參考,51人上重本,創造了七中歷史上文科班最好成績,并且,在今年,所帶的普通班34人上重本,也創下了歷史新高。
并且,徐魁在全國、市區級各大教學比賽中,也獲獎無數,讓他的教育之路更加篤定。
直到有一天,老黨員張茂明對徐魁說,“黨員教師應該有更多的擔當和責任,你還很年輕,應該給青年教師做個榜樣。”重慶市數學名師孫虹對他說,“一個人除了在專業上要站得住腳,還應該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這讓他開始思考,“一位黨員教師的價值僅僅只是教書育人嗎?”當然不是,初心不改,使命在肩,他知道他要做的還有很多……
沙坪壩區語文課程創新基地成員合影 (左一為徐魁)
凝聚奮斗之力
不少人覺得,忙教學已經夠忙了,入黨既沒有名也沒有利,為什么要入黨?對于這個問題,徐魁說:“忙是教育工作者的常態,但當你看到國家在黨的帶領下一步步走向富強繁榮,這難道還不足夠有吸引力嗎?”
作為學校校務辦主任、黨委委員,徐魁常常用自己的經歷與信念影響周圍的人。在他看來,發展黨員不是生硬的規定任務,而是對一個群體的認同,并希望帶著這份認同讓更多優秀的人加入其中。
雖然身兼教學、教研、管理等多項工作,但徐魁依舊不落下一次黨日活動和學習。他說,在這樣的組織里,更像是在為忙碌的自己充電。
2014年,學校推薦徐魁加入了余映潮語文名師工作室,成為了唯一的男學員。每年都會外出參加培訓學習。同時,他還是沙坪壩區語文課程創新基地成員,致力語文學科建設,助力語文課程創新基地的發展。
在重慶七中,像徐魁這樣積極作為的教師還有很多,他們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頭學習取經,帶頭查找差距,帶頭促進教育公平。學校也為青年黨員教師的成長成熟搭建平臺,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和發揮作用的空間,并不斷給他們壓擔子、交任務,促使一大批年輕的黨員教師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骨干、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隊伍中的中堅力量。
余映潮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合影
近年來,徐魁所在的余映潮語文名師工作室參加各級賽課獲獎25人次,其中“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活動中獲得“部優課”的6堂,“省優課”10堂,獲得重慶市特等獎2堂,一等獎6堂,二等獎2堂。在沙坪壩區“卓越杯”賽課中獲得一等獎5人次。論文獲獎42人次,其中市級一等獎21人次,論文發表10篇,工作室成員主持主研課題8項。
而在重慶七中,像余映潮語文名師工作室并不是個例。近年來,重慶七中以教師為興教之源,以構建幸福德育、發展卓越課堂、促進陽光體藝等為路徑,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先后成立了地理課程創新基地、體育課程創新基地、語文課程創新基地等基地,為此引入和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的未來有用之人,推進優質教育和滿意教育再上臺階。
2015年,徐魁成為了重慶七中黨員成長計劃成員,這讓他為黨和人民奉獻的承諾更進一步,“在信仰的力量下凝聚人心,朝著既定目標努力,是中國道路的最大優勢,也是中國基礎教育的最大優勢。”正是在這種信仰的力量下,像徐魁這樣的黨員教師正在為優質教育和滿意教育作最大的努力,而他們的步伐也走得更加堅定。
- 1
- 2
- 3
- 4
- 下一頁
- 全文閱讀
![友薦云推薦](http://img.ujian.cc/pixel.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