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幼教看新村”特別報道|探源新村幼教集團“快樂教育”哲學下的教育革命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2日15時30分訊(何婷 姚輝省)這些都是課程嗎?第一次走進重慶市江北區新村幼兒園,記者有些匪夷所思。
我是自信小主人
在兒童節到來之際,會議室里,由各班選舉的12名小主人正在召開會議,商討“六一兒童節最想收到什么禮物”“最想穿什么衣服”“最想玩什么”……孩子們就像一個個“人大代表”,通過討論、投票等方式,為最終決策提供參考。
“我想要芭比娃娃”“我想要變形金剛”“我想像小豬佩奇一樣踩水坑”“我想變身蜘蛛俠”……孩子們的愿望通通實現了,原因是“這是孩子們真實的想法”。
這個課程,師生們習慣地稱之為“小主人會議”,每月召開一次,真正將主導權還給孩子。
這不,3月份,小主人們以“遠足踏青去哪里”為議題,根據各班實際情況,和不同年齡層,提出了不同的踏青方案:大班的孩子去較遠的鴻恩寺公園,中小班的孩子去較近的兒童公園。
還有更“出格”的!每逢評選活動,怎么評選?獎勵什么禮物?這些通通由小主人們決定,各個班的孩子們還和家長一起自制手工獎品。一個小朋友說,“這樣的禮物我更喜歡。”
顯然,因為兒童視角的介入,課程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味。
而這僅僅只是新村幼教集團教育實踐改革的一部分。在這里,一場被稱為“快樂教育”哲學下的教育革命,正以課程為載體,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新幼教育的一切。
新村幼教集團總園長劉靜提出“讓每一位孩子體驗成長的快樂”辦園理念
孩子才是幼兒園的主人
“快樂教育”哲學的產生,對劉靜而言,仿佛美麗的相遇,讓她有了完善教育生命的機緣。
1997年,剛畢業幾年的劉靜,來到了新村幼兒園任園長,那時候,她才25歲。和可愛的小朋友在一起,她的身心也變得柔軟了。
每天劉靜一進幼兒園,就會有成群的孩子喊著“園長媽媽”,跑過來摟著她、抱著她,毫不掩飾地表達著對她的喜愛。
那一瞬間,劉靜突然對學前教育萌生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認識:這些笑著奔跑過來的,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教育承載著他們的當下,也要為他們的一生負責。那時候,她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一定要把幼兒園辦好,把孩子帶好。
突如其來的教育靈感,滿腔赤誠的教育情懷,讓劉靜對教育的本原一下子豁然開朗:“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釋放兒童的天性,滿足兒童的需要,一切為了兒童,這就是教育的本質。”
從事園長工作22年來,劉靜經歷了4所幼兒園合并,3次園所拆遷,創辦了6所分園,在幼兒教育資源短缺的情況下走出了一條幼教發展的創新路。
在此過程中,辦園理念得以不斷的創新,從最開始的“一切為了兒童”,后來提出“讓每一個孩子成長,讓孩子在活動中成長”,再后來,在學習的實踐過程中,最后定為“讓每一個孩子體驗成長的快樂”。
“每一個孩子都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權利,無論他高矮胖瘦,家庭背景如何。”這是劉靜提出“讓每一個孩子體驗成長的快樂”的論證。學前教育專業出身的她,以活躍而又縝密的思維,不斷論證著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道證明題,“幼兒園就是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長’。”
那么,如何能夠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長”呢?劉靜結合多年辦學經驗,提出了“快樂教育”,為何是“快樂教育”而非其它?這要從“快樂”本身講起。
從哲學視域來看,哲學家德西得烏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