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世園會|環境醫生科普土壤知識北京建工園開啟“環境修復主題周”
7月12日,北京世園會集團園內 “環境修復”主題活動正式開啟。圖為活動現場。千龍網記者 宋鵬飛攝
千龍網北京7月14日訊(記者 宋鵬飛)“成土母質在氣候與生物作用下,需要幾千年才能形成可生長植物的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很難復原。”7月12日,隨著講解員的介紹,北京世園會集團園內一場 “環境修復”主題活動正式開啟。
這是北京世園會首次圍繞土壤修復而組織的主題活動,由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旨在通過讓公眾了解土壤知識、參與科普互動,認識土壤對生態不可或缺的意義,傳遞保護土壤資源,享受綠色生活,構建美麗家園的理念。響應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宣傳教育和科學普及,增強公眾土壤污染防治意識,引導公眾依法參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在北京建工園展廳和園區廣場,分別設置了土壤科普展板、漫畫圖文和實物展示,來自北京建工修復公司和污染場地安全修復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的土壤相關專業的技術工程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現場觀眾講解土壤的形成過程、主要功能、土壤環境容量和土壤污染現狀等知識,揭示隱藏在土壤中的秘密。
“這就是我們從污染地塊現場采回來的樣本,可以看到土的顏色明顯改變,而且不能生長植物。”技術人員拿起一組來自實際工程項目上的土壤樣本,讓觀眾直觀感受污染土壤和經過修復治理后土壤在顏色、質地、氣味等方面的差異,普及土壤污染危害、治理過程和技術手段,講述我國環境修復行業起源以及創新發展的過程,讓觀眾切身感受土壤污染預防和修復工作,對保障人們居住環境和農產品安全的重要意義。
活動中設置了“把美好帶回家”環保購物袋手繪活動,邀請觀眾為印有黑白輪廓的自然場景和生活畫面填上絢麗色彩,增強大家對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多彩生活的認識。許多少年兒童在家長幫助下一起完成手繪作品,活動吸引大量觀眾參與其中。
“土壤關系到老百姓居住的安全和食品的安全,跟大氣和水一樣重要,大家都要提升保護土壤的意識,參與環境修復。”一位市民參觀結束后在留言簿上寫下自己的感受。
北京建工集團在2007年成立了我國第一家環境修復專業公司,北京建工修復公司至今已在全國完成200多項大型場地修復工程,公司聯合清華大學、中國環科院等科研機構聯合建設了污染場地安全修復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作為環境修復行業產業技術創新的國家級科研平臺和智庫,不斷拓展技術咨詢服務、區域生態規劃與管理、修復材料與設備研發,棕地開發等多元業務,是北京國企探索綠色科技轉型的先行者。
7月12日,北京世園會集團園內 “環境修復”主題活動正式開啟。圖為活動現場。千龍網記者 宋鵬飛攝
7月12日,北京世園會集團園內 “環境修復”主題活動正式開啟。圖為活動現場。千龍網記者 宋鵬飛攝
7月12日,北京世園會集團園內 “環境修復”主題活動正式開啟。圖為活動現場。千龍網記者 宋鵬飛攝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