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再公布樓市均價,官方回應:不能反應市場真實情況
也就是說從今年4月開始,深圳市房地產信息平臺上公布的數據中不再有新房的成交均價、成交總金額,以及依面積區間分類公布的成交均價、總金額。
對此,深圳市住建局表示,成交價格水平易受結構性影響,直接公示有關價格信息并不能很好的反應市場的真實情況。
現在要想得知深圳樓市的官方“大數據”,只能通過國家統計局每月公布的房地產價格指數這唯一渠道。
“消失”的官方成交均價及總價
幾乎每一家位居深圳的房地產中介行業頭部企業,都會發布基于各自成交信息而梳理、統計出的樓市研報。而深圳市房地產信息平臺由涵蓋了全市網簽信息梳理統計而來的數據,堪稱是其中分量最重的一份。
以前,無論是成交套數、成交面積、成交均價、成交總價,還是基于不同的面積區間分類或商品房用途分類而統計出的具體分類信息,均可在該平臺上以月或日為單位查詢到。
然而,今年4月深圳機構改革后,深圳市房地產信息平臺入口由原深圳市規土委官網改為了深圳市住建局官網,自此該平臺上公布的數據中不再有新房的成交均價、成交總金額,以及依面積區間分類公布的成交均價、總金額等具體信息。
全新的深圳市房地產信息平臺上公布數據的內容僅包括了成交套數、成交面積、可售套數、可售面積,以及“一房一價”等類目。二手房方面公布的數據則只有成交套數和面積,一直未公布相關成交價格。
官方回應:不能反應市場真實情況
對此,7月13日深圳市住建局回應稱,由于深圳市房地產市場規模有限,成交價格水平易受結構性影響,直接公示有關價格信息并不能很好地反應市場的真實情況。
根據深圳市房地產宏觀調控的要求,為了更為準確地反應房地產市場的運行情況,參考其他兄弟城市的做法,該局在做好房地產預售項目“一房一價”價格公示的基礎上,不再公布匯總后的成交金額及均價信息,有關市場情況以國家統計局每月公布的房地產價格指數為準。
深圳市住建局同時表示,一手預售住宅戶型信息是根據房地產預售測繪生成的參考數據,在實踐中并不能完全與交付情況相符。為避免對購房者造成誤導,經研究,該局不再公示有關戶型信息,套房戶型以購房者實際查勘為準。
以上調整是為了更好地反映深圳市房地產市場的整體情況,是房地產宏觀調控措施的組成部分。同時,深圳市住建局也將根據市場運行的實際情況,適時發布有關信息。
專家意見:其他城市可以考慮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深圳市這樣的做法可以理解。
“均價會受到成交樣本數量的影響,成交規模越大,均價越能夠反映市場的實際情況。如果成交總規模偏小,比如這個月賣的豪宅多,就會拉高均價;下個月郊區新盤供量大,就拉低了均價,而深圳市的新盤供應量、成交量規模并不大。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統計局會公布全國70城房價指數,這個指數中包含了深圳,它能夠更好反映一個城市房價的短期波動。”
那么,深圳能這么做,其他城市也可以采取類似的方法嗎?楊紅旭說,鑒于目前房地產市場依然在調控,如果出于穩定市場情緒的目的,暫時不公布均價,對于其他城市來說,也是可以考慮的做法。
統計局房地產價格指數成唯一信源
深圳市住建局表示,有關市場情況以國家統計局每月公布的房地產價格指數為準,而這個指數具體就是指“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
深圳市住建局在回復中表示,該房地產價格指數是根據市場實際成交的情況,經過科學的計算方法,排除了具體項目的價格干擾,可以有效的反映深圳市房地產市場的整體價格水平,具有很高的權威性與準確性。
當地媒體整理國家統計局數據發現,今年前5月,深圳新房成交價格變化幅度都比較小,除5月份同比上漲1.2%外,其他全部變化幅度均在-0.3%至0.7%之間。二手房市場的價格變動幅度則比較明顯,尤其同比均為上漲趨勢,且漲幅至少為2.9%。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家統計局每月公布的這份房地產價格指數中,僅有“環比”、“同比”和“定基”三個類目信息。
這能直接體現的其所涉及的70個城市的商品房市場變動情況,但并不包含直觀的各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的成交均價”數據,且無法推導出具體金額數值。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深圳新聞網、經濟之聲(記者:張子雨)、南方都市報等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