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排雷”供應鏈金融 劍指虛假交易與虛構融資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近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下發了《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在指導銀行、保險機構規范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規范創新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完善供應鏈業務管理體系、加強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
《意見》要求,銀行、保險機構應依托供應鏈核心企業,基于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之間的真實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各類信息,為供應鏈上下游鏈條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現金管理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銀保監會強調,銀行、保險機構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時須堅持四個原則,重點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方向的企業,交易背景要真實,堅持交易信息可得以及全面管控風險。
監管規范供應鏈金融 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據中國證券報,業內人士介紹,為化解融資難問題,供應鏈金融應運而生。所謂供應鏈金融,實質是圍繞供應鏈條上的一家核心企業,通過管理其上下游的資金流、物流來為整條產業鏈條上的企業授信。如此一來,供應鏈金融將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將寬貨幣轉化為寬信用,讓銀行敢貸、能貸、愿貸,從根本上變革了風險管理模式。
《意見》從規范創新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完善供應鏈金融業務管理體系、加強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和優化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外部環境等方面,對金融機構規范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進行指導。
《意見》提出,金融機構要合理配置供應鏈融資額度,實施差別化信貸管理。對于由核心企業承擔最終償付責任的供應鏈融資業務,應全額納入核心企業授信進行統一管理,并遵守大額風險暴露的相關監管要求。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銀行業金融機構可根據在線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信貸管理辦法,通過在線審核交易單據確保交易真實性。采取在線信息分析與線下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貸款“三查”工作。
分析人士表示,《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金融機構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操作規范,同時充分考慮到互聯網工具在提升金融機構服務效率中的作用。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很多都分布在全國各地,銀行實地辦理信貸業務成本太高。監管明確同意金融機構在線信息分析與線下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借助互聯網工具提升了金融機構的服務效率。
在風險防控方面,《意見》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建立健全面向供應鏈金融全鏈條的風險控制體系,提高事前、事中、事后各個環節的風險管理針對性和有效性,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要加強對核心企業經營狀況、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交易情況的監控,分析供應鏈歷史交易記錄,加強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第三方數據等信息的跟蹤管理;在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時,應對交易真實性和合理性進行盡職審核與專業判斷;要加強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合規管理,切實按照回歸本源、專注主業的要求,合規審慎開展業務創新,禁止借金融創新之名違法違規展業或變相開辦未經許可的業務。不得借供應鏈金融之名搭建提供撮合和報價等中介服務的多邊資產交易平臺;應加強信息科技系統建設。
供應鏈金融業務應堅持四大原則
《意見》指出,銀行保險機構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時應堅持四大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精準金融服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點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方向、主業集中于實體經濟、技術先進、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鏈鏈條企業;
二是堅持交易背景真實,嚴防虛假交易、虛構融資、非法獲利現象;
三是堅持交易信息可得,確保直接獲取第一手的原始交易信息和數據;
四是堅持全面管控風險,既要關注核心企業的風險變化,也要監測上下游鏈條企業的風險。
同時,《意見》還在規范創新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完善供應鏈金融業務管理體系、加強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等方面作出要求。
以規范創新業務模式為例,《意見》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充分保障客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將金融服務向上游供應鏈前端和下游消費終端延伸,提供覆蓋全產業鏈的金融服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與供應鏈核心企業的合作;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信息交互充分、風險管控有效的基礎上,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創新發展在線金融產品和服務,實施在線審批和放款;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根據供應鏈上下游鏈條企業的行業結算特點,拓展符合企業實際的支付結算和現金管理服務;保險機構應根據供應鏈發展特點,在供應鏈融資業務中穩妥開展各類信用保證保險業務;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加強對供應鏈上下游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鼓勵銀行保險機構開展農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和創新,將金融服務延伸至終端農戶。
而在加強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方面,《意見》作出以下五方面要求:加強總體風險管控;加強核心企業風險管控;加強真實性審查;加強合規管理;加強信息科技系統建設等。
此外,《意見》還要求,銀行保險機構要加強產品推介,促進行業交流,提高監管有效性。比如,加強供應鏈金融產品的開發與推介,及時宣傳供應鏈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民營企業進展情況等。
鼓勵利用技術提升風控
北京商報報道稱,《意見》也從五大方面加強了供應鏈金融總體風險的管控。
《意見》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建立健全面向供應鏈金融全鏈條的風險控制體系,根據供應鏈金融業務特點,提高事前、事中、事后各個環節的風險管理針對性和有效性,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應加強對核心企業經營狀況、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交易情況的監控,分析供應鏈歷史交易記錄,加強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第三方數據等信息的跟蹤管理。
在聯訊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看來,供應鏈金融貸前、貸中、貸后均可能存在風險。在貸前方面,隨著網絡文件傳輸、數字簽名、大數據分析、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供應鏈金融呈現線上化的趨勢。銀行對供應鏈金融的審核主要是企業提供的材料,線上化的發展趨勢又讓銀行在審核方面過于依賴文字、單據等。可能會存在部分中小企業借助供應鏈金融貸和普惠金融優惠政策騙貸。貸中方面,中小企業會挪用資金從事生產之外的事情,比如發放員工工資等,沒有改善整個供應鏈的現金流,也減弱了企業日后的還貸能力。貸后,中小企業的經營不穩定可能帶來信用風險問題。
因此,《意見》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時,應對交易真實性和合理性進行盡職審核與專業判斷。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將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嵌入交易環節,運用移動感知視頻、電子圍欄、衛星定位、無線射頻識別等技術,對物流及庫存商品實施遠程監測,提升智能風控水平。
在加強合規管理方面,《意見》要求銀行保險機構應加強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合規管理,切實按照回歸本源、專注主業的要求,合規審慎開展業務創新,禁止借金融創新之名違法違規展業或變相開辦未經許可的業務。不得借供應鏈金融之名搭建提供撮合和報價等中介服務的多邊資產交易平臺。
通過內外部防控風險
風控怎么做,是供應鏈金融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另據金融時報,有銀行業人士表示,供應鏈金融存在一個小的矛盾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