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坐月子,這三個雷區千萬別踩!
坐月子可謂是產婦的第二生命,坐月子養得好不好影響著產婦的身體健康和寶寶的正常發育。面對“骨縫兒還開著不能見風、不能洗頭、不能洗澡”等諸多老規矩,很多新媽媽無所適從。生活中有哪些“坐月子”的誤區?如何不踩雷把月子坐好呢?各位準媽媽們一定要了解這些知識。
三大雷區不要踩
誤區一:捂月子
在新聞中經常看到,有產婦坐月子因為老人遵囑要捂的原因,在夏天“坐月子”期間,房屋門窗緊閉,不開空調,甚至穿著長衣長褲,全身武裝,最后導致中暑送到醫院,所以夏季坐月子一定不要捂。
因為產婦在生完孩子后,由于激素的作用,原本滯留在體內多余的水分需要通過皮膚排出,所以常常會一覺睡醒流了很多汗,這稱之為“褥汗”。“捂”著坐月子不僅會加重產婦身體負擔,也不利于汗液的排出。
正確做法:
1.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8℃左右,濕度保持在55%左右,以新媽媽感覺舒適為宜。杜絕門窗緊閉的現象,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天氣過熱時,可以開空調和電扇,但不能直接對著產婦吹。
2.產婦汗多時要勤換衣服,要多準備一些貼身的衣物,穿著以寬松、舒適為度,隨時更換以避免著涼。衣物洗凈后最好在太陽下暴曬消毒。如遇到天氣不好或是天氣潮濕時,最好用熨斗把衣物熨干,這樣可以防止衣物長時間不干,滋生細菌。
3.刷牙、洗頭、洗澡一樣也不能少。洗澡最好采用淋浴,注意外陰的清潔,不要灌洗陰部或者進行盆浴,否則容易引起感染。淋浴后,一定要把身體擦干,以免著涼。月子里應特別注意保護牙齒,媽媽體內的鈣質流失比較嚴重,因此餐后要漱口,睡前要刷牙。
誤區二:懶月子
有些老一輩覺得產后新媽媽的身體比較脆弱,要躺在床上好好養著,月子里最好少下床活動,甚至飯菜都得端到床上吃。
其實這樣對新媽媽反而沒什么好處。一般生完孩子后產婦要盡早下床活動,才能幫助體內血液的循環,而且也有利于傷口的恢復,惡露的及時排除。而且隨著鍛煉,新媽媽也會恢復得比較快。
正確做法:
1.產后切忌長期臥床不起,應盡早下床活動。一般如果是順產,產婦當天就可下地并稍微走動;若是剖腹產,術后一兩天也可下地了,這樣可以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但要起床的時候動作不要太大,緩慢一點,避免傷口撕扯,同時不宜過于勞累,避免提重物。
2.天氣良好時,可以到戶外散步、曬太陽,可選擇半袖衫和長褲,有助于接受紫外線照射,也可以戴個遮陽帽,既可以防止曬傷,也能擋風。
誤區三:淡月子
很多老人說在坐月子的時候不能吃鹽,吃鹽會變得沒有奶水,所以只能吃沒有味道的食物。這樣做是不正確的。
人在正常生活中沒有鹽分的攝取會造成全身乏力,甚至是頭暈等各種癥狀。這在醫學上叫“低鈉綜合征”。產婦分娩后代謝旺盛、乏力多汗,更容易發生這種情況。
正確做法:
1.少食多餐為原則,飲食講究質量先行。食物要少而精,食物品種應多樣化,水分要多一些,燒煮方式以細軟為主。最好是葷菜和素菜兼用,粗糧和細糧搭配,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混合著吃,還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要偏食,充分滿足機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
2.產后對鈣、鐵的需求量很大,需要注意及時補充這些微量元素。針對厭食的新媽媽要確保每天少量飲食的同時,添加一些含血紅素鐵的食物,如動物血或肝、魚類、瘦肉、油菜、菠菜及豆類等,這些食物可以搭配在一起吃。
3.為新媽媽準備的膳食應少放油,避免辛辣、煎炸以及不容易消化的食品。甜點最好固定為紅糖水,不僅能夠補血,還能促進產后惡露排出,但飲用時間應該在產后兩周內。最好不要過多吃其他甜點,例如面包、餅干等,過多食用不僅會影響食欲,還容易使熱能過剩轉化成脂肪,引起產后肥胖。
這些問題也要注意
1.保證睡眠和調整心情
月子里應該保證每天8-1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即使夜里因為寶寶哭鬧,無法睡好,白天也要抓緊時間休息。此外,產后新媽媽要盡快適應自己的角色,保持心情愉快,有情緒時要及時疏導,與家人溝通,防止產后抑郁。
2.注意避免房事
夫妻同房應該等產婦的身體完全恢復后再進行,過早同房會因產婦子宮內的創面還沒有恢復,而導致產褥期感染甚至造成慢性盆腔炎等不良后果。產后6周后若已恢復性生活,應采取避孕措施。
3.營造安靜舒適的環境
產后新媽媽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新的生活,因此在月子期間最好減少親戚朋友的探望,避免人多使室內空氣污濁,或帶來細菌和病毒威脅媽媽和孩子的健康。(華龍網綜合)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