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詢函透露汽車業新常態 現金流吃緊資產減值埋雷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以來僅半年時間內,汽車行業相關上市公司收到的問詢函已多達百余份,相當于前三年內的總和。
滬深交易所問詢函的激增,既體現了監管部門在強化信息披露,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汽車業呈現的“新常態”。
記者注意到,從乘用車到商用車、從整車制造到銷售流通、從傳統業務到新能源、智能網聯等新業務,滬深交易所關注的問題不僅涉及凈利潤下滑、毛利率水平下降等,還將目光聚集到受限資金增長、應收票據增多、商譽減值是否充分合理等細節問題上。
毛利率普降
對補貼的過度依賴,導致部分企業的現金流在各個季度出現明顯波動,這種現象在車市下行壓力顯著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同時,由于行業遇冷,產業上下游企業毛利率水平普遍下滑,影響了企業的營收和凈利。
分析人士認為,行業普遍毛利率下滑,說明汽車企業成本維持原有水平,有可能因為車企銷售端不景氣影響,為了產品促銷,造成產品價格向下波動,引發行業毛利率下滑。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已有包括力帆股份、一汽夏利、眾泰汽車、江淮汽車、*ST海馬、北汽福田、比亞迪、*ST安凱和華菱星馬共9家整車企業收到了交易所的問詢函,此外,廣匯汽車和龐大集團兩家上市經銷商也成為了交易所重點關注的對象。招商證券稱,汽車行業眾多公司受到關注是由于行業整體景氣度下行帶來的普遍業績下滑。
的確,這些被問詢的企業,2018年度凈利潤普遍虧損,經營狀況最好的比亞迪也被深交所關注到凈利下滑的問題。財報數據顯示,在報告期內,比亞迪的營業收入達到1300.55億元,同比增長22.79%;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31.63%,為27.8億元。比亞迪稱,凈利下滑主要是受汽車業務的毛利率水平下降所致。
實際上,毛利率水平下滑是2018年以來汽車行業內的普遍現象。據數據統計,2018年度,上汽集團毛利率減少0.22個百分點,廣汽集團毛利率減少5.92個百分點,江鈴汽車減少6.51個百分點,江淮汽車減少3.14個百分點。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汽車行業毛利率普遍下滑,主要是因為車市遇冷,這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營收和凈利。不過整體來看,目前汽車行業毛利率下滑應該在正常水平范圍內。
現金流成關注重點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市場遇冷、產品銷售不暢,不僅會影響企業的毛利率,也會帶來企業回款的困難,導致應收票據增多,現金吃緊。
2018年諸多上市車企現金流波動明顯,部分公司經營現金流凈額出現負值,應收票據占營收比例攀升,貨幣資金的受限比例大幅增長,這些新情況引起了滬深交易所的關注。
在對力帆股份的年報問詢函中,上交所關注到該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已連續6年為負,累計流出金額41.52億元。對于交易所的問詢,力帆股份回應稱,部分原因是由于應收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占用資金,新能源研發投入大,由于現金結算增多,也導致了應收票據結存增加。
有汽車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力帆股份的回應,具備一定的典型性,突出了目前行業內現金吃緊的兩大原因:一是補貼影響了現金流波動;二是行業不景氣,回款困難,應收票據增多!
*ST安凱回復交易所問詢,受補貼影響,經營活動現金流波動較大。也有企業表示,由于行業遇冷,導致流動資金不足,應收票據增多,甚至出現資金受限的情況。
這其中,眾泰汽車一筆達6.9億元的受限資金引發了交易所對企業經營情況的關注。據眾泰汽車回應稱,這筆受限資金主要是因為部分銀行承諾匯票的期限、金額與要支付給供應商貨款的期限及金額不匹配引起的。
對于行業現金流吃緊的現狀,一家汽車經銷上市公司曾表示,由于汽車行業下行壓力增大,原本屬于資金密集型的汽車經銷商行業,票據支付明顯提升,因此對資金的有效調配已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資產減值存風險
翻閱超百份問詢函,記者發現,除了毛利率與現金流問題是交易所問詢的核心,資產減值也是關注的重中之重。2018年報告期內,部分去年同期無固定資產減值的企業開始進行減值,已進行過資產減值的企業,減值損失也呈現同比增長狀態,尤其是進行商譽減值的公司,其計提金額也出現了調整。這些細節上的變化,令交易所打出了諸多問號,直指汽車行業公司資產減值、商譽減值的充分性和準確性。
招商證券指出,多項資產減值準備之所以會成為交易所關注的異常指標之一,主要是因為極少數公司傾向于采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這樣的巨額沖銷方式來消化以前年度的不實資產,從而為未來會計年度的盈利創造空間。
正因如此,那些去年同期未進行過資產減值或2018年度資產減值同比攀升顯著的公司,受到了交易所的格外關注。例如,一汽夏利2018年內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損失2.36億元,同比上升1162.94%。對此,深交所提出要求公司詳述減值的過程及結果的公允性。
與此同時,商譽減值準備也是備受交易所關注的科目。在對富臨精工的問詢中,深交所關注到該公司商譽相關資產中,無形資產由賬面價值3233萬元調整為了公允價值6241萬元。對此,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是否存在2017年計提商譽不充分的情況。
記者注意到,在涉及商譽減值的問詢中,滬深交易所最為在意的是報告期內企業商譽減值計提是否具有充分性,尤其是對于商譽賬面占凈資產比例較高的企業,尤為關注。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