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產品電商已進入“數字發展”新階段
日前,由中國農業展覽協會農產品電商工作委員會、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商研究院舉辦的“2019年上半年中國農產品電商形勢分析會”在北京舉行。會上,中國農業展覽協會農產品電商工作委員會會長、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商研究院院長洪濤教授發布了《2019中國農產品電商上半年分析報告》。他表示,我國《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的發布標志著中國農產品電商已經進入數字農產品發展的新時代。
據洪濤介紹,自1994年以來,我國農產品電商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現在已進入到數字發展新階段。我國《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數字鄉村建設2020年、2025年、2035年、2050年四個階段發展目標,標志著中國數字農產品電商新時代的到來。今年以來,我國各級政府繼續把促進農產品上行作為主要任務,農產品上行成為消費扶貧和消費電商持貧的重要內容。
目前,我國農產品電商發展情況如何?洪濤表示,據統計,我國現有各種涉農電商平臺3萬多個,其中農產品電商平臺4000多個。25年來,我國農產品電商形成了B2B、網絡零售并存的多種模式創新的電子商務,有綜合性電商、垂直性電商、社交電商、跨境電商等,以及各種配送供應鏈,各種支農產品上行對于扶貧有著顯著的拉動作用。今年,國家對農產品電商繼續采取鼓勵政策,電商扶貧成為消費扶貧的重要方式。近年來,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加大了扶貧力度,這些平臺匯聚全國消費者海量需求,對接貧困地區農產品,實現貧困戶增收致富。
洪濤認為,鄉村振興新政的實施為農產品電商帶來了新利好。6月17日,國務院頒發《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用5~10年時間,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值,要占縣域生產總值的比重實現較大幅度提高,鄉村產業振興取得重要進展。該意見提出六個方面舉措。一是突出優勢特色,培育壯大鄉村產業。二是科學合理布局,優化鄉村產業空間結構。三是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增強鄉村產業聚合力。四是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增強鄉村產業持續增長力。五是推動創新創業升級,增強鄉村產業發展新動能。六是完善政策措施,優化鄉村產業發展環境。
為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渠道。報告顯示,今年初,商務部等10部門頒發《多渠道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營銷渠道實施方案》,提出多渠道拓寬農產品營銷渠道,幫助832個貧困縣和12.8萬個貧困村銷售農產品,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幫助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此外,今年由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開展的“110”網絡扶貧創新活動在怒江州啟動。該活動計劃幫助貧困地區10個核心示范縣、100個輻射帶動縣,宣傳打造縣域農業品牌,助推縣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報告顯示,今年生鮮社區團購成為繼社交電商之后又一“爆品”模式。據統計,有98%的微商轉型為生鮮社區團購。2018年8月以來,社區團購突然成為最熱的創業投資領域,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上半年已有數十家社區團購公司拿到投資機構巨額融資,其中也有生鮮社區團購公司。預計二三線城市前景巨大,而一線城市規模呈現遞減趨勢。此外,2019年外賣依然是亮點,預計2019年上半年將達到2787.2億元。隨著消費升級和新零售業的影響,預計未來本地生活服務行業還將繼續穩定增長,農產品生活服務電商也將隨之迅速發展。
今年上半年網絡零售高速增長,其中食品類商品增速最高。2019年1-6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48161億元,同比增長17.8%。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8165億元,增長21.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9.6%;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穿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29.3%、21.4%和20.9%,其中食品網絡零售額增長速度最高,說明了中國的食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勢頭仍然十分迅猛。
會上,商務部原部長助理黃海、中國農業展覽會會長劉北樺、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等也陸續發言,并與大家分享了他們的經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艾芳)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