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前沿科技 建設中國國防
7月24日,我國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人民軍隊邁出強軍興軍歷史性步伐。
歷史的經驗證明,科技革命必然帶來軍事變革。工業革命后,熱兵器作戰效率大幅提升、蒸汽動力艦船出現,陸上騎兵沖鋒和海上風帆戰艦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內燃機革命后,汽車、坦克、飛機應運而生,“機械化”成為戰爭主流;信息革命則進一步改變戰場通信、指揮、偵察、打擊模式,信息化戰爭成為新的方向。
當前,以智能化、信息化為核心,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前沿科技為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呼嘯而來。它們,又將帶來哪些新的變化?
首先,前沿科技催生新的戰爭形態。隨著人工智能的軍事應用,無人機、無人戰車、無人艦艇等裝備大量出現,傳統作戰樣式正向智能化、無人化發展。而高超音速、定向能、電磁炮等新型武器的打擊速度越來越快,打擊精度越來越高,智能技術嵌入指揮流程將大大加快作戰決策速度,戰場形勢會愈發瞬息萬變,以前號稱“一分鐘決定戰斗的勝負”,未來是一秒鐘甚至一瞬間就勝負已分。
同時,前沿科技拓展新的作戰空間。3月,印度成功開展反衛星實驗,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擁有太空作戰能力;6月,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在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后,美總統特朗普批準美軍網絡司令部對伊朗火箭和導彈的指揮控制系統發動報復性網絡攻擊。隨著航天、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星球大戰”“網絡戰爭”已不再是概念構想,浩瀚無邊的太空和復雜交織的互聯網或許都將成為殘酷的戰場。
目前,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都已意識到新的戰爭形態和作戰空間帶來的挑戰,并積極以發展前沿科技為抓手加以應對,試圖以此“化挑戰為機遇”,搶占新軍事變革制高點。在美國國防部負責科研工作的副部長格里芬的辦公室中,專門設有機器學習、定向能、生物安全、量子技術、太空、網絡等領域的副主管;美軍專門與商業公司開展合作研究的“國防創新單元(DIU)”也是以人工智能、自動化、生物技術、網絡與太空為主要方向。
近年來,我國國防現代化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航空母艦、新型戰機、新型驅逐艦、新型主戰坦克等先進裝備接連服役。這既是我國綜合國力上升的表現,更是科技水平提高的結晶。
如今,中國國防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未來的發展離不開我國前沿科技實力的支撐,人民軍隊必須在新興科技賽場跑得快,才能在未來戰場贏得穩!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