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生兒期育兒護理
我們該拿什么樣的電影給孩子們
【文藝觀潮】
作者:李春(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
觀察近年來的電影市場狀況,我們發現,真正從研究孩子心理角度出發創作的作品相對不足,部分優秀作品又因缺乏宣發和排片,無法獲得觀眾尤其是兒童群體的足夠認識,而一些進入主流放映渠道的動畫影片實際上還存在藝術質量粗糙、內容良莠混雜、價值取向偏頗等不良傾向。
電影《過昭關》海報。資料圖片
七月,全國各地中小學陸續進入暑假時間。看電影成為青少年假期文化活動的重要選項。隨著全國中小學影視教育開始推廣普及,孩子們的鑒賞水平逐漸提高,觀影需求也愈發旺盛。面對這支迅速崛起的“潛力股”,中國電影業應拿出怎樣的作品滿足他們?
兒童電影因缺乏“賣點”被拒之門外
大多適合孩子觀看的兒童電影是中小成本影片。由于缺少商業元素和宣發經費,它們往往無緣登陸商業院線,即使進入電影院,也排片很少,更有甚者只能成為電影節影片。
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斬獲多項大獎的《過昭關》為例,這部講述7歲孩子與爺爺一起度過暑假生活的作品,無論是題材、內容,還是品質上看,都適合少年兒童觀看。盡管有眾多榮譽加身,這部作品卻因沒有營銷意識和資本,而未能獲得與其藝術質量相應的社會反響和市場價值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