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  分娩期護理知識

澳門500名優秀青少年兵分五路赴內地追夢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07-29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澳門青少年在河北。澳門青少年在河北。

人民網澳門7月28日電(記者毛磊)今年7月中下旬,500名澳門優秀青少年組成五路“新時代 同心行”學習參訪團,在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政府五位司長和澳門中聯辦全體負責人帶領下,分別到河北、貴州、江蘇、廣東及湖南等五省參訪,是一次澳門青少年的愛國之旅、文化之旅、認識之旅、難忘之旅。

此行旨在加強澳門青少年認識并理解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不平凡發展歷程,從而讓他們立體了解國家成就,深度認知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之路,增進家國情懷。這次參訪路線包括了華東、華西、華南、華北、華中重要省份,內容涉及“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脫貧攻堅”等重大戰略,涵蓋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重要領域。參訪團既重點參訪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重大先進項目;也積極開展兩地青少年溝通交流互動。

一家親 同胞情

通過實地參觀交流,讓澳門青少年了解內地有關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乃至生態文明等信息;通過兩地同齡人交流互動,讓澳門青少年開眼界、展所長,擴大朋友圈。

7月14日,50名澳門中學生到達貴州從江第二民族高級中學,受到該校校長任治奇及眾師生熱情歡迎,從江學生向參訪團獻唱一曲侗族大歌,述說侗族少數民族的特色文化。其后,澳門中學生參觀校園設施,又與當地學生一起跳起踩堂舞和交換禮物,最后兩地青少年還共同唱起《我和我的祖國》,展現一家親同胞之情,氣氛熱鬧歡樂。

陪同貴州團到從江第二民族高級中學參觀的貴州從江縣教育和科技局副局長陸光華介紹說,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對口幫扶助推從江縣教育成果顯著,包括援建貴州省從江縣兩妹鎮大歹小學、援建從江縣貫洞鎮干團小學及其他援建教育工程項目等,并簽訂教師能力培訓協議,協助從江縣教師參加培訓,包括到澳門與澳門的中小學校交流學習,澳門與當地的姊妹學校也會互訪,澳門學校的領導、行政管理層都會到當地指導教學工作,這些舉措都對推動當地的教育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設立每年每名學生能獲10萬澳門元獎學金資助,讓15名從江縣貧困中學生能有機會到澳門讀大學。據統計,自開展幫扶活動以來,已有逾280人次的愛心人士參與捐贈助學活動,捐助資金達220萬元。

銘記歷史 增國家歸屬感

7月16日“新時代 同心行”江蘇團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澳門青少年通過參觀,了解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背景、史實資料,銘記戰爭歷史,珍惜現有和平,最后集體向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默哀及敬獻花圈。

江蘇團的大學生朱同學表示,參觀南京大屠殺遇害同胞紀念館,了解到當時侵華日軍在南京的慰安婦制度,作為女性感到十分難過,認識戰爭的殘酷。希望人類能夠銘記歷史,世界遠離戰亂,珍惜和平。

江蘇團中年齡最小、今年升讀初一的團員林同學說,過去只聽過南京大屠殺的名詞,今天參觀了解到南京大屠殺的始末,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萬人坑感到十分震撼,對超過30萬同胞在南京大屠殺中遇害感到難過,也提醒世人和平的重要。

另一位澳門大學生黃同學說,借這次參訪團,能夠親身體會江蘇的歷史文化底蘊,加深認識祖國的文化,感受到國家的發展情況,有助提升對國家的認同感、歸屬感。身為中國人,澳門回歸祖國已20年,對中國人的身份理應有所認同。澳門年輕人有國際視野優勢,應把握機會,將國際視野帶回祖國,在內地就業、創業,切合國家的發展需要。

澳門江門青年會理事長夏俊英表示,愛國愛澳始于認識、了解。這次參訪團展現澳門回歸以來大、中學生及青年代表的精神面貌。他認為澳門青年需繼續努力提升自身水平。通過參觀交流,有助大、中學生及青年代表了解國家各個領域的發展,歷史文化背景,傳達正面訊息。江蘇省南京市是歷史名城,澳門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兩地可以加強文化交流,推動文創產業發展。

學生訪韶山 緬懷毛主席

“新時代 同心行”湖南團7月20日來到偉人故里毛澤東家鄉韶山,緬懷一代偉人的豐功偉績。

韶山毛澤東銅像廣場氣氛嚴肅,在《獻花曲》的音樂下,現場有兩名武警禮兵整齊有力的正步入場,護送花籃走向毛澤東銅像。湖南團代表整理花籃上的紅色緞帶。隨后,所有團員一同向毛澤東銅像鞠躬,并繞行銅像一周注目瞻仰,表達對新中國締造者毛主席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緬懷。

儀式后,來自澳門的高一學生梁同學表示,此行有助我們進一步了解老一輩革命家毛主席的事跡,現場有專人講解。自己也認識到更多新中國歷史,我們身為澳門人感覺好榮幸。

澳門青少年還到訪韶山學校與當地同學交流。兩地同學先相互問好、親切傾談現況和講述兩地發展情況,相談甚歡,并交換提前準備好的小禮物。

韶山的文同學收到澳門陳同學自制的明信片,當中有澳門不同景點的數據,以及祝其學業進步的語句。她表示,收到這份禮物,感到很貼心,之前都是在網上認識澳門,認為澳門是中西文化交匯之地。若有機會到澳門,她最想到觀光塔,因為可以飽覽澳門的全景。陳同學是自己認識的第一個澳門朋友,感到非常高興。

在場逾百名韶山、澳門學生,共同拼接中國國旗、澳門區旗以及中國地圖拼圖,大家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歡呼喜舞。

走訪菜籃子 成員樂融融

“新時代 同心行”廣東團7月24日參觀了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基地的廣東省東升農場,認識供澳蔬菜的生產、檢測、包裝、運輸等全流程。

參觀期間,澳門青少年走訪了多個生產車間,認識供港澳蔬菜從產地環境監測、田間生產管理、產品檢測、加工包裝到配送上市的全流程。在互動體驗區,他們還親身上陣,學習蔬菜包裝的技藝,參加蔬菜知識問答游戲,并品嘗了農場種植的新鮮玉米,現場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澳門青年劉玲表示,平時生活在大城市中,很少能接觸到相關農業知識,這是第一次親身到訪農場,可以認識蔬菜生產的過程和產品供澳的流程,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東升農場副總經理范梅紅介紹,目前農場25%的產量供應港澳市場,在澳門花地瑪堂區還設有加工配送中心。為保障消費者的新鮮蔬菜健康質量,農場還建立“東升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追溯,并且建立了一套冷鏈保鮮運輸系統。

她透露,近年港澳供應量每年平均增長15%,是一個很好的增長勢頭。除了發展現代農業外,該農場還兼顧推出農業科普、親子活動、農事體驗等農業旅游項目。目前城市中的孩子對農業生產了解越來越少,希望打造農業教育基地的概念,吸引孩子參與和學習農業知識,推動國家農業向現代化發展。

植根祖國 同心同德

“新時代 同心行”河北團,7月25日參觀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展覽館,一百名澳門青少年代表五路學習參訪團全體成員在塞罕壩種植100棵松樹,名為“澳門同心林”,寓意澳門青少年植根祖國、同心同德,學習并弘揚“艱苦創業”的精神。

澳門青少年通過參觀了解到,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園,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壩上地區。屬國家一級旅游資源,也被命名為“河北省青少年生態環境教育基地”。塞罕壩建場之初,氣候惡劣、沙化嚴重、人煙稀少,幾代塞罕壩人艱苦創業、接續奮斗,建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創造了“沙地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跡。

隨后,河北團一行人于七星濕地公園合唱《我和我的祖國》。第一次植樹的澳門中學生陳佩曦感到興奮,認為活動有意義,澳門與河北相距遠,學習塞罕壩精神,見證當年塞罕壩人的努力成果;認為澳門應多找合適地方植樹,綠化環境。澳門中學生麥永俊亦認為參加植樹可了解及親近大自然,在展覽館參觀了解塞罕壩歷史,他們一手一腳、一代一代種植出大片樹林,精神非常值得學習。

澳門青年何嘉倫稱,到塞罕壩看到幾代人艱辛努力,應反思現時生活、就業及創業環境,會把經驗帶回去,令青年朋友了解澳門和平、社會穩定得來不易,應共同發展未來。希望把這次所學、所得、所思帶回澳門,與更多青年分享、交流,希望可以令愛國青年更優秀、推動優秀青年更愛國。(完)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