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前移”發揮引導作用 提升民間資本積極性與參與信心
投資是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精準的投資方向、充分競爭的投資環境則是實現高效投資的關鍵。
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強調要加快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使用,加快補短板,適當降低基礎設施等項目的資本金比例。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今年將創新項目融資方式,適當降低基礎設施等項目資本金比例,用好開發性金融工具,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點領域項目建設。
“降低基礎設施等項目資本金比例要求,無疑將大幅提高民間資本的積極性,有利于吸引更多社會資金進入,解決部分領域的融資難等問題。”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光瑞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有兩個方面顯著的變化助力民間資本參與重點領域項目建設,一是增加“財政前移”的引導作用,提升民間投資參與的信心,一季度財政支出增速明顯提高,專項債、城投債的發行進度加快,這種“財政前移”為基建投資恢復增速提供了有力支撐。最關鍵的是,有了“財政前移”資金的基礎性、引導性作用,帶動了民間資本參與積極性。其二,適當降低基礎設施等項目資本金比例,降低了民間資本參與的“門檻”。
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郭曉蓓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來看,這些民間投資項目的領域主要集中在鄉村振興、公共服務、民航交通、環保設施、水利電力、地下管網等有一定效益的薄弱環節。依據各部委和各地目前的項目推介情況綜合評估,下半年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的總規模將達到2.5萬億元。
郭曉蓓表示,當前處于重點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等國民經濟的關鍵時期,預計未來央行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以及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推動貨幣市場實際利率水平和存貸款利率進一步下降,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從長遠看,央行會根據國內宏觀經濟、外部市場風險以及其他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走勢等因素,運用各種工具堅持適時適度地進行逆周期調節,避免市場波動過大。
徐光瑞表示,在穩投資、促投資方面,下半年將會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基礎設施領域精準補短板力度,包括適當提高赤字率水平,加快PPP項目落地等;二是持續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斷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特別是要加快解決中小微企業、綠色經濟和“三農”等領域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三是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降低民間資本進入壁壘,包括加快在教育、醫療衛生、養老、通信等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力度,持續增強經濟活力。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