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黃文秀扶貧路 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社會實踐隊走進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
學院在百坭村舉行學習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座談會
師生們慰問黃文秀書記經常幫助的盲人奶奶
2019年7月17日,是“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滿一個月的日子,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發現美傳播美”暑期社會實踐隊一行26名師生,來到黃文秀生前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開展“重走文秀扶貧路”活動。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探尋黃文秀扶貧故事,深入基層、服務群眾,傳播正能量,在實踐中領悟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師生們與百坭村委一起召開學習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座談會,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了解這位百色市委宣傳部干部投入脫貧攻堅一線的歷程和取得的成果,聽取村民們對黃文秀同志的評價。百坭村新任第一書記楊杰興、駐村工作隊員、村委會成員及貧困戶代表分別追憶黃文秀同志生前的事跡。
“文秀經常是晚上餓著肚子去走訪,夜晚回來往往都已經到十點鐘了。常常忙到半夜一兩點鐘才能休息。生病了也自己扛著,不肯停下來。”百坭村婦女主任韋玉行是黃文秀在百坭村最好的朋友,兩人經常一起結伴走訪貧困戶,在座談會上回憶黃文秀時,她幾度泛起淚花。
2018級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生毛浪濤同學作為光明日報社廣西記者站實習生,在黃文秀同志犧牲之后隨第一批中央駐桂、自治區主流媒體,進入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進行采訪報道。“采訪之前,我從朋友圈中看到過文秀書記的事跡,感到很惋惜,也感到很敬佩。我敬佩她不忘回報家鄉的初心。惋惜她三十歲如花年華卻不幸遇難。”今天重走文秀扶貧路,有了更深的感受。作為一位新聞學子,有責任也有義務將這位新聞宣傳工作者的文秀書記先進事跡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認識文秀書記,讓她的精神不僅激勵在扶貧一線的工作人員,更值得我們新聞學子學習,學習文秀書記迎難而上,不怕苦、不喊累的精神。
師生們參觀了黃文秀同志生前在村委的住所,并沿著她踏過千百遍的小路一路探訪;考察了她帶領村民修建的基礎設施;探望了她生前常去走訪的盲人奶奶。在百坭村小道田間,村民們回憶黃文秀同志生前的點點滴滴,師生們切身感受黃文秀同志生前的工作與生活的環境、了解她在扶貧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和生前的愿望。
學院黨委書記唐興認為,我們要宣傳弘揚傳承文秀書記的精神和品格,這樣的精神是我們整個民族應該弘揚的正能量,讓更多人知道文秀書記的先進事跡,我們應該為之做出更多努力。文秀書記在基層工作時就很好地運用了所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哲學的專業知識和方法,使理解群眾、服務人民更有成效。
學院覃哲老師表示,黃文秀書記的日記中“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這句話最讓人感動。我們的新聞學子,應該學習她心中有黨、心系群眾;學習她扎根基層、奉獻自我的品格。在新聞采編實踐中,自覺樹立起群眾觀、走群眾路線,深入群眾的生產生活、展現群眾的精神風貌,為人民立言。
踏上文秀扶貧路,邵世威同學內心既激動又沉重,且充滿敬佩。“來到這里,我才了解到文秀書記還有更多的感人事跡,仿佛她就在我們身邊。”他表示,作為青年一代,未來新聞工作者要以“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為學習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做好新聞人,發揮自身力量,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自2014年部校共建以來,一直堅持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教學,不僅在課堂教學上掌握好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知識,而且更強調全體師生通過社會實踐、媒體實習、社會公益等活動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樹立起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學院持續組織“發現美傳播美”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每年師生們深入到1-2個廣西縣市開展新聞報道、社會調查、網絡視頻直播、縣域旅游形象設計、農產品品牌開發等活動。在深入基層、服務基層中,引導學生把人民群眾作為報道主體和服務對象,發現人性之美、傳遞社會正能量。(譚珺/文,梁佩雯/圖)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