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出版,是對古籍善本最好的保護
中華民族,有著世界上最為豐富的書籍文化遺存。這不僅體現在物質形態的古籍善本的數量、體式、種類、內容等方面,非物質形態的制作工藝也享譽世界,四大發明中兩項與古籍制作有關。非僅如此,在悠久燦爛的文化遺產孕育下,還出現了與古籍善本保護、研究、利用密切相關的專門學問,即古籍整理。長期以來,涌現出了眾多以古籍為研究對象的文獻學家和以古籍整理出版為主要職責的出版機構。這些,都是其他文明與國家絕少出現的文化奇觀。古籍善本保護與古籍整理出版,有著密切聯系,是相輔相成的。
首先,整理出版是古籍善本保護的有效手段。
古籍善本保護工作意義重大,無需贅言。而這項意義重大的工作,更多情況下,需要以整理出版作為有效手段。比如成書于明代永樂年間的《永樂大典》,是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877卷(目錄占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永樂大典》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其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可惜的是,由于保護不力,這部珍貴的古籍善本大多散失,今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早在半個多世紀前,中華書局為保護古籍善本、傳承傳統文化,精心出版了原樣仿制版《永樂大典》,作為建國十周年獻禮圖書,并以影印方法縮印了當時所得的700多卷。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古籍研究與善本保護工作有了長足進步,海內外學術文化交流也進一步加強。中華書局在八十年代又將新得之本再次線裝影印出版,并與之前線裝出版的內容匯編為精裝十冊,為這一名著的保護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其次,整理出版是古籍善本保護的價值體現。
古籍善本的保護,可大致分為實物保護、內容保護和工藝保護等不同層次。由于年代久遠,現存的古籍善本實物需要較為周致的保護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價值的發揮。而影印出版,通過版本梳理與研究,補配與修潤,以技術手段將珍貴的古籍善本化身千百。這樣一來,可供更多的傳統文化研究者、愛好者一睹真容,極大地發揮了古籍善本的文獻價值與文物價值。
例如,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經過多年打造,陸續推出的《國學基本典籍叢刊》目前已出版70種,其中最多的銷量上萬,銷量相對較少的也達到兩三千部。與“購買名貴版本古籍是為專業研究”的一般認識不同,許多讀者并非專業的古籍文獻或傳統文化研究者,而只是出于對古籍善本的喜愛。這套影印本,以低廉的價格滿足了廣大讀者的需求,值得稱道。
除了實物形態的保護以外,優秀的古籍整理圖書,將深鎖瑯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