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債基現普漲行情 南方國泰長盛等受益轉債漲超3%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日訊 (記者 李榮 康博) 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雖然A股市場整體處于震蕩走勢當中,但對于債券市場的蹺蹺板效應似乎有所顯現。加之7月中旬,央行重啟公開市場操作,市場流動性漸趨充裕,使得10年期國債期貨持續反彈,固收市場信心得到提振。
總的來看,受益于債市的穩定表現,7月份全市場債券型基金僅有占比不到3%數量的產品凈值出現下跌,且除5只跌幅超過1%以外,其余單月跌幅均不足1%。從這些下跌債基看,信用債產品依然是大多數,其中民生加銀信用雙利C、民生加銀信用雙利A分別下跌2.28%、2.22%,成為7月份里表現最差的債基。
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李海鵬表示,從整體來看,貨幣政策提供相對較寬松的環境,這有利于經濟轉型和去杠桿進程。另外,中國與美國、歐洲的貨幣政策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在國外主要監管機構采取貨幣寬松政策的情況下,中國的貨幣政策應會整體較為寬松。
但從局部來看,不同金融機構、不同金融產品持有者對貨幣政策的感受會非常分化。比如金融機構中,銀行和非銀機構的感受可能完全不同;銀行體系內,大行和中小行的感受又是不同的;非銀機構中,頭部券商、頭部基金與中小券商、中小基金的感受可能也不一樣;在產品層面,利率債和信用債的持有人對流動性的感受又完全不一樣;甚至,高等級信用債和民營企業信用債的持有人感受也是完全分化的。
而從7月份的債券型基金表現上也可以看出這種分化,首先,在跌幅債基中,雖然以信用債基占大多數,但同時也包括了純債、定開債等品種;而在漲幅榜靠前的債基中,同樣包括可轉債基金、純債基金、信用債基金等。其次,7月份債基最大跌幅為2.28%,而漲幅最多的產品為5.47%,首尾相差高達7.75%。這也正如施羅德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債券基金經理單坤所說,國內市場雖然高等級國有企業發行債券依然受到熱捧,但信用利差的吸引力不斷下降;民營企業和房地產企業收益偏高,但信用風險和市場流動性風險考驗著投資人的擇券功力。
從漲幅較好的債券基金來看,南方希元可轉債基金在7月份漲幅達4.18%,位居單月漲幅榜前列。剛剛公布的二季報顯示,債券資產占基金總資產比例的82.34%,其中以可轉債為主。當時基金經理劉文良表示:“6 月可轉債市場估值回落至低位,攻守兼備的特性明顯恢復,風險收益比好的可選標的明顯增加,具備較好的配置價值。2019 年三季度,南方希元可轉債基金將積極把握市場行情,充分利用可轉債處于估值低位的優勢,努力挖掘個券,力爭獲取超額收益。”可見,在7月份里,基金經理持有的可轉債確實表現的非常亮眼。
除此之外,長盛可轉債C與國泰可轉債也分別在7月份實現了4.02%和3.24%的上漲,二季報顯示,前者的債券持倉占比為78.69%,后者的債券持倉占比為85.05%。
根據李海鵬的介紹,目前機構對債券市場主要的投資策略是保持高流動性和低信用風險,一般是投資中短期限利率債,尤其是國開行的利率債,或者AAA 級信用債,其中以國有企業發行的債券為主。對這些高等級債券加一定的杠桿,這應該是目前主流的投資策略。
對于下半年的債券市場,海通證券固收部總經理厲棟認為,牛市格局不會改變,信用風險可能會慢慢地釋放出來。
厲棟表示,第一,未來部分城投平臺出現違約將是大概率事件,但不會出現大規模違約的情況,現在投資的重點依然是經過篩選的一些城投債;第二,近兩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現,煤炭和鋼材價格堅挺,相關行業經營狀況較好,這對于券商及一些非銀行機構投資者來說,機會比較大。
此外,今年可以關注可轉債的投資機會。上半年已經有過一輪機會,預計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投資可轉債仍然可以取得一些收益。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