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區中醫院新院運營 “一院三點”讓群眾就醫更便捷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7日訊 來醫院不用再爬惱人的梯坎了,去哪都有電梯直達; 病房里有了獨立衛生間,不用再顫巍巍地走到走廊那頭了;不管是住院部還是門診樓,哪里都寬敞明亮,環境優美……搬進綦江區中醫院通惠總院(以下簡稱新院)后,78歲的田應成老人樂得合不攏嘴,“中醫院是個老醫院了,大家都信任,也愿意來。”從熟悉的北街院區搬到通惠總院新院,她驚喜滿滿,“本來我覺得老醫院哪都挺好的,可是搬過來以后才發現這邊新醫院各方面更好,以后再來看病的人可太巴適了!”
正式運營的綦江區中醫院通惠總院 醫院供圖
據悉,綦江區中醫院整體遷建(通惠總院)工程于2015年底啟動建設,旨在打造渝南黔北首家富含中醫藥文化氣息的園林式三甲中醫院。2019年初,通惠總院一期工程完成建設,投入使用。6月起,搬遷有序推進,目前,新院已面對患者正式運營。
升級的是環境、是設備,是服務,不變的是做“老百姓醫院”的初心。“弘揚祖國醫學,服務百姓健康。未來的綦江區中醫院,將是集中醫防、治、康、養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實現打造渝南黔北中醫高地的宏偉目標,為綦江及周邊的人民群眾健康保駕護航。”這是綦江區中醫院對患者的莊重承諾,也是醫院一路走來,用大醫精誠印證的足跡所在。
直擊
內科搬遷順利完成 新院投入運營
8月3日早上7點半,綦江中醫院心病科、腦病科、肺病科和脾胃病科四個內科率先啟動搬遷,當天中午11點,四個科室的設備、醫護人員和患者全部順利轉運。新院住院部現場,需要診療的患者已掛上了鹽水等,患者診治無縫銜接。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10點半,剛完成搬遷的心病科,就成功救治了一位在門診候診時突發病癥的高血壓患者。從發現患者到推入心病科CCU急救,到患者病情恢復穩定,只用了不到10分鐘,這也是新院搬遷后成功收治的首位危重病人。
4小時完成四個內科科室的整體搬遷,10分鐘完成一位危重患者的急救,在這些數字的背后,是醫院一個多月的動員、組織、籌備,是全體醫護人員的努力和患者的全力支持。
醫院召開搬遷動員會 醫院供圖
為確保這次搬遷順利進行,醫院制定了詳盡的搬遷方案和搬遷安全應急預案,成立新醫院搬遷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現場指揮協調組、醫療護理保障組、設備后勤保障組、網絡信息保障組、感染管理控制組、安全保衛及糾紛防范組、資產管理組、宣傳報道組,全面加強對新醫院整體搬遷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指揮。在一個月的籌備期間,先后召開了搬遷動員會、搬遷協調工作會等10余次相關會議,確保醫院在搬遷當日正常投入使用。
“搬遷前,醫院對醫護人員和患者進行了及時溝通和告知,除搬遷科室醫護人員外,院領導及全院各科都組織志愿者加入搬遷隊伍,搬遷當天調動了5量大巴車和3輛救護車對患者進行轉運。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我們也通過前期評估,確定了ABC三類轉運方式。針對普通患者,通過大巴車轉運,除了有一名家屬和志愿者陪同外,每輛車還配有醫護人員和急救藥品;針對危重患者,通過急救車轉運,車內各類急救設備齊全;針對特殊感染患者,則通過急救車專人轉運,同時做好消毒隔離措施,確保患者安全轉運,真正實現搬遷診療無縫連接”,說起這次轉運,綦江中醫院副院長詹陽君表示道。
醫院組織志愿者陪同患者轉院 攝/馬甜
攙扶著老人、推著輪椅、抱著小朋友、幫著提著東西……從老院病房離開到新院病房入住,整個搬遷過程中,患者身邊始終有醫護人員陪同。這不,在患者安頓好后,醫護人員還送來了熱騰騰的早飯。
吃著包子,喝著粥,看著身邊還在忙碌的醫護人員,患者曾方明心里熱乎乎的:“這次搬遷,醫院真的沒讓我們這些患者和家屬操一點點心,都是他們張羅好了,全程陪著。現在新病房環境這么好,醫護人員又這么貼心,我覺得我這病都好了一大半!”
探訪
新院全面升級 打造中醫特色園林式三甲中醫院
新院的環境如何?和老院相比,有哪些優勢、對患者有哪些便利?針對這些問題,不管是院內醫護人員還是患者都有著切身感受,“新院全面升級了!”
中醫藥文化氣息濃厚 凸顯“大醫精誠”
整體建筑以代表溫馨的杏黃色及中草藥色(褐色)為主設計、廣場佇立著一座有"藥王"之稱的孫思邈主銅雕、門診一樓大廳的主體浮雕以孫思邈一生的醫學貢獻為主題、圍繞新院的“四季園”中設置中醫典故浮雕長廊……這是哪個中醫特色主題公園?并不是,而是綦江區中醫院新院建設把中醫藥文化融入到了每一個細胞中。
據悉,整個醫院依山而建,以“天人合一”“四時養生”的中醫理念為主。醫院入口廣場前佇立著一座有"藥王"之稱的孫思邈銅雕,門診一樓大廳的主體浮雕更是以“藥王”孫思邈一生的醫學貢獻及民間流傳典故為主題,浮雕墻下是紫銅鍛造的《大醫精誠》醫德篇全文銘刻,號召全體醫護人員將孫思邈在醫學上的精益求精和在醫德上的大醫精誠,作為醫院中醫藥文化形象及思想的楷模和代表,傳承并發揚光大。
醫院整體環境 醫院供圖
不僅如此,圍繞醫院還建設了由春園、夏園、秋園和冬園組成的四季園,除了有相應的季節綠植外,四季園中還有9塊中醫藥文化青砂石浮雕墻,雕刻著“懸壺濟世”“刮骨療傷”“神農嘗百草”等古代名醫的典故,講述了中醫起源、傳承與發展的歷程。此外,醫院還設置了傳統中醫音樂療法體系,讓來院的市民在輕慢舒暢的古典音樂中,調適身心。
綜合醫療實力提升 患者就醫更便捷高效
除了環境的優化,醫院在學科布局和新設備的加持,也讓患者就醫更加便捷高效。
據悉,綦江區中醫院通惠總院,位于綦江區通惠新城王家灣,總面積100畝,共有床位500張。新院分門診醫技樓、急救部、住院部三大部分,整體搬遷完成后,有脾胃病科、治未病(體檢)科、急診醫學科、婦產科、外一科等臨床科室和內鏡室、特檢科、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磁共振室MRI等醫技科室,以及各專科門診、名醫堂、全國名中醫傳承工作室等門診診室,學科設置齊全,能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診療服務。
新院區病房 攝/馬甜
同時,醫院根據患者就診需要,新購置的64排CT、1.5T核磁共振、DSA、飛利浦Q7彩超、高清電子胃腸系統等10余臺大型先進醫療設備的投入使用,新增了智慧就醫設備,一方面有利于新技術、有業務的開展,另一方面也將進一步實現掛號、就診、打印報告、結賬等一體化的智慧就醫服務,提升患者就醫滿意度。
新增公交車次 交通更加便利
在環境、診療技術外,交通便利與否也直接影響患者的就醫感受。
據悉, 目前,到綦江區中醫院通惠總院的公交車有 107、108、201、202、203、204、211等7條線路,覆蓋綦江城區各個方位,而且公交車站就設在醫院大門口。據悉,醫院投入使用后這些公交線路還會增加班次。
此外,在有公交線路保障的情況下,8月起,綦江區中醫院還開通了從半山國際到通惠總院以及北街院區直達通惠總院的免費健康直通車,每天10個班次,方便患者就診。
展望
打造“一院三點”新格局 讓更多群眾受益
搬遷不是終點,更是站在新起點,面對新目標的全力沖刺。
“本次搬遷對我們綦江區中醫院意義重大。搬遷后我們醫院無論從硬件建設,還是軟實力提升上都有很大變化,對我們醫院創建‘美麗醫院’意義深刻。新院的投入使用,大大改變了我院患者的就醫環境以及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更有利于我區東部新城患者就醫的便捷。新院的投入使用也圓滿完成了我區的衛生規劃布局。今后,我院將站在新起點,樹立新思想,繼續發力,不忘健康服務的初心和使命,完成醫院的‘一建雙創’(整體遷建,創建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院,創建貴陽中醫學院非直屬附屬醫院)工作,為醫院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對于此次搬遷工作,綦江區中醫院黨委書記向世倫說道。
這也是此次醫院搬遷的初衷。據綦江區中醫院院長楊昆鵬介紹,此次搬遷以逐步、平穩、有序搬遷為原則,分為三大步。第一步是今年7月初進行的治未病(體檢)科、行政后勤科室的搬遷。第二步就是8月3日啟動的內科搬遷,目前病人已經全部安全送達。第三步就是將在8月中旬開展的外科系統的整體搬遷。預計8月20日,整體遷建工程全部將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屆時,綦江區中醫院將形成“一院三點”的新格局。其中,通惠總院作為綜合性醫院,北街院區是醫養結合的養老中心,九龍院區則是中醫康復醫院。
“建設一所以防、治、康、養為主,集現代科技與傳統醫學為一體的三甲中醫院,打造成為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成為綦江區中醫藥事業傳承與發展的載體。”這是綦江區中醫院未來要交給渝南黔北患者的答卷。(文/馬甜 視頻制作/薛傳真)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