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傳說中的它們 也是夏季星空的主角
一對相愛的人,一起找尋杜牧筆下的牛郎星和織女星。戴建峰攝
河北崇禮,滑雪場之上,銀河之下。李石攝
光譜志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詩經·小雅·大東》
剛剛過去的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被譽為“中國情人節”。說到七夕,定繞不開牛郎織女。
從源頭論起,“牛郎”和“織女”最早出現在先秦著作《詩經》里的《小雅·大東》。原詩并未牽涉愛情,只提及天上懸有一條銀河,銀河兩岸有牛郎、織女二星,織女織不好布,牛郎也拉不來車。詩歌傳詠開以后,人們大概開始琢磨織女和牛郎織不好布、拉不好車的原因,“天河永隔、相思難解”的愛情故事初現輪廓。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古詩十九首》
漢代五言詩《古詩十九首》進一步勾勒了這段凄美愛情,原來“終日不成章”背后是一對兒“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摯愛佳偶。那么,是誰將他們分離?又是何故讓他們隔河落淚、相聚不得?
現在廣為人知的版本是,織女下凡洗澡,被牛郎藏起衣服。二人漸生情愫,在凡間做了恩愛夫妻。王母知曉后勃然大怒,將織女帶回,牛郎擔挑一雙兒女,乘牛皮追往天界。王母見牛郎追勢迅猛,拔下金釵在小夫妻之間劃出一條滾滾天河,牛郎和織女分別被攔在河東、河西。每年七夕日,成群喜鵲在天河上搭橋,促成二人“一年一會”。
這番情節在天文視角里有很好的印證。天文學上,牛郎星位于天鷹座,是主星“天鷹座α”,又名河鼓二,全天排名第12的明亮恒星。在牛郎星兩側,恰巧各有一顆較暗的星,就好像牛郎肩挑的倆孩子。織女星位于天琴座,是主星“天琴座α”,又名織女一。織女星是全天排名第5、北半球第2的明亮恒星,在北半球僅次于“春季主角”大角星。
織女星相當易辨,其旁有一個由四顆小星構成的平行四邊形,在我國民間傳說中,這是織女的“織布梭”,而西方視其為一個老式的豎琴,故名“天琴”。值得一提的是,銀河中也有一個小“平行四邊形”,民間傳說這是織女的織布鎦,拋給牛郎做信物,但她力氣不夠,鎦子不慎落在銀河中,成了閃亮的海豚座。牛郎星、織女星和銀河中的天津四構成了耀眼的夏季大三角,辨識度非常高。
傳說固然凄美,現實卻相當“殘酷”。事實上,牛郎和織女相距16光年,“一年一會”可以說難于上青天。且根據科學家實測,這兩顆星星正漸行漸遠,距離不斷拉大。
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七夕擁有眾多民俗。這一天,女子拜織女星乞求巧藝、祈禱姻緣,男子拜魁星求取功名。這里的“魁星”,指的是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又稱魁首。另外,“星期”一詞最早指的也是七夕,意為牛郎織女相會之期,后來才用來代指作息周期。
夏天晴好之時,不妨抬頭找找牛郎和織女,作為神話主角的它們,也是夏季天幕中數得上一二的主角哦!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