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消委會:健身場所開業前慎重充值
中國消費者報福州訊(記者 張文章)健身館尚在籌備或在裝修,就以優惠促銷為名開始拉會員收會費,消費者沒等到開業,健身館就跑路了。針對近期福州發生多起健身場館跑路的現象,8月8日,福建省福州市消委會發布健身場館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在健身場所未開業或未取得證照前,不要貪圖優惠進行充值,以避免預付式消費風險。
記者從福州市消委會獲悉,目前,健身服務成為投訴重災區,健身服務投訴量同比增長較大,主要原因是消費者辦理完預付卡后商家跑路,引發群體性投訴。8月以來,福州連續發生兩起尚未開業的健身館半途跑路的事件。如位于福州市區象元家居城的芝加哥健身預售籌備處,在收取300多位消費者預存金額后卻聯系不到人。
福州市消委會總結引發健身消費糾紛的原因:辦卡容易退卡難,商家推出不同種類的優惠卡,吸引消費者一次性付款,事后以各種理由不予兌現承諾,任意改變服務內容;服務場所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致使消費者在服務過程中人身、財產受到損失;預付卡累計金額龐大,資金監管措施不力,安全難以保證;經營場所突然關閉或經營主體變更時,對消費者的合理訴求置之不理;經營者利用格式條款多方限制消費者的權利,減輕、逃避自身責任。
據此,福州市消委會建議消費者,在選擇健身場館前,要核實健身機構的營業執照、許可證、資質、經營狀態、規模、設施、信譽,綜合對比考慮性價比、風格、位置、通氣、潔凈、交通、停車、是否對健身器材進行定期消毒后再決定。切忌在健身場所未開業或未取得證照前貪圖優惠進行充值,給自己留下不能如期開業、與宣傳不符、欺詐等消費風險。
其次,消費者在選擇健身場館時,要特別留意自己喜愛的健身項目的設施,偏好時間段運動人數。選擇項目時根據身體狀況、興趣愛好、工作時間等情況綜合考慮,不要輕信健身機構的宣傳,沖動盲目消費,特別不要短時間安排太多訓練項目。
在簽訂合同時,須仔細閱讀相關條款,是否對課程安排;教練指導;各項費用;會員卡使用次數、使用條件、使用期限以及中途轉讓、退卡、掛失;機械損壞;上課過程中人員受傷等事項做出明確的說明,重點留意合同變更、退卡條件、違約責任等,盡量在合同上厘清責任,避免日后維權尷尬,對方口頭承諾也應盡量寫入合同,不要被商家的小恩小惠套牢。同時,消費者要索要并保留好發票、合同等相關證據,以便有效維權。
福州市消委會還建議,第一次辦理健身卡或開展健身新項目,最好先體驗或者選擇次數卡,體驗有收獲覺得適合自己后再辦理手續。盡量避免辦理大額預付消費卡和一次性購買大量課程,不要因優惠幅度大而忽視潛在風險。時刻牢記預付式消費資金風險,如發現商家有異常情況,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損失。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