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說法有誤區,您可別信!
本報訊(記者狄慧 實習生賈爍)網上流傳著“血稠”是血栓先兆、高血壓患者不會得低血壓、心臟病發作時服用硝酸甘油可救急等說法。本市第四中心醫院心內科一病區主任劉勇提醒,關于一些疾病,民間盛傳的某些說法會影響患者對病情的判斷,或者延誤治療,這些說法并不可信。
“血稠”是血栓的先兆?
一提到“血稠”,多數人會想到血栓、血管堵塞。其實“血稠”不是專業的醫學術語,只是民間的一種說法。首先要明白血稠和血栓是兩碼事,所謂血稠,在醫學上指的是高粘稠血癥。血粘度是用于描述血液基本特征的一個詞匯,反映的是紅細胞狀況。而血栓是指血管內形成的塊狀物,當血管受傷時,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啟動保護反應形成血栓,以防止失血,所以適度的血栓是沒事的。但如果血栓逐漸增加,最終影響到血液循環,增加心臟負擔,就會影響健康。一般會引起血栓的有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膽固醇、炎癥、凝血異常等。因此,血粘度與血栓是兩個不同概念,血粘度描述的是血液特征,血栓是指血液出現的一種特殊狀態,盡管有研究表明二者之間存在一定關聯,但并非嚴格的因果關系。
高血壓患者不得低血壓?
很多高血壓患者都會認為,已經得了高血壓就不會患低血壓,其實這是個誤區。高血壓患者還會得體位性低血壓和餐后低血壓,尤其在老年人群體中這兩種情況更為常見。體位性低血壓是身體從平躺變為立起或頭部傾斜大于60度時出現的血壓變化。比如人蹲久了,突然一站起來,都會感覺有點頭暈,這種情況基本上就是體位性低血壓引起的。
餐后低血壓是餐后2小時內測量血壓,收縮壓與餐前比較血壓下降超過20mmHg。有些患者雖然血壓下降的幅度較小,但也會出現心腦缺血的癥狀,如心絞痛、眼前發黑、口齒不清等。
心臟病發立即服硝酸甘油?
網傳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在睡眠時如果心臟病突發,立刻口含2片硝酸甘油,可以得到急救。其實,并不是所有人都適用這一方法。硝酸甘油可以擴張血管,尤其是以擴張靜脈血管為主,所以硝酸甘油在臨床上可用于預防或治療心絞痛。不過,由于硝酸甘油有舒張血管的作用,有的人服藥后可能會出現面部潮紅、頭痛、血壓降低、暈厥等反應。因此,有以下癥狀的人群應該禁用硝酸甘油:對硝酸甘油過敏,心梗早期血壓低、心率快,青光眼,顱內壓增高,嚴重貧血的人。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