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顆?小心誘發低血糖癥
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報道(記者孫燕明)盛夏時節,很多人喜歡吃荔枝,然而人們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如果不注意食用總量或不了解自身是否適合食用,都可能誘發“荔枝病”。
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主任醫師左小霞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荔枝病”多發生在我國南方荔枝產區的春夏收獲季節,主要是引起低血糖癥,也曾出現進食荔枝后過敏、低鉀血癥致室性心律失常等個案。
“荔枝病”誘因及表現
荔枝也叫離枝、丹荔,屬于亞熱帶水果,與香蕉、菠蘿、龍眼并稱為“南國四大果品”。
入夏,荔枝大量上市。孫燕明/攝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編寫的《中國食物成分表》顯示,100克荔枝果肉能夠提供71千卡能量,含有16.6克糖類、0.9克蛋白質、0.2克脂肪、0.5克膳食纖維、10微克胡蘿卜素、2微克維生素A、0.1毫克維生素B1、0.04毫克維生素B2、41毫克維生素C、1.1毫克尼克酸、1.7毫克鈉、24毫克磷、151毫克鉀、12毫克鎂、2毫克鈣、0.4毫克鐵、0.17毫克鋅、0.14微克硒、0.16毫克銅、0.09毫克錳,這些營養素都是人體所必需的。
祖國醫學認為,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具有健脾生津、理氣止痛的功效,適用于身體虛弱、病后津液不足、胃寒疼痛、疝氣疼痛,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同時具有補腦健身、開胃益脾、促進食欲的功效。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荔枝具有營養腦細胞的作用,可改善失眠、健忘、多夢等癥狀,并能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延緩衰老。
左小霞表示,荔枝這種水果雖然好,但食用不要過量,多吃荔枝容易誘發“荔枝病”。這種病剛開始時,患者癥狀為飯量大減,多在清晨發病,突然出現低血糖癥。該病臨床表現通常為頭暈、頭痛、心悸、疲乏無力、面色蒼白、皮膚濕冷、手腳冰涼、出大汗,有些患者還會出現口渴和饑餓感,或發生腹痛、腹瀉癥狀,少數嚴重患者可突然出現昏迷、陣發性抽搐、脈搏細速、瞳孔縮小、呈間歇性或嘆息樣呼吸、皮膚紫紺、心律失常、血壓下降等癥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則會出現神志昏迷、抽筋、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荔枝病”癥因及救治
“荔枝病”多發于兒童,有關吃大量荔枝后出現發病甚至死亡的事件不僅在中國出現,在印度、越南、斯里蘭卡等國家均有報道。
左小霞分析說,“荔枝病”實質上是一種低血糖癥,導致低血糖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荔枝中含有降低血糖的毒素。2017年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印度和美國科學家的合作研究報告指出,“荔枝病”的元兇是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