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化醫學營養+運動治療 控制妊娠期糖尿病
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報道(記者孫燕明)近年來,我國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快速上升,每年發病率從5%左右上升到18.9%。每5名女性糖尿病患者中就有2名處于婚育年齡,這部分女性不得不面對妊娠期糖尿病的困擾。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李金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宮內的高血糖環境會增加后代患病風險,不僅對母體和胎兒產生近期嚴重危害,而且會引發遠期健康風險。李金建議,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采取個體化醫學營養配合運動治療,可以大大改善孕婦的血糖水平和妊娠結局。
李金介紹,妊娠期糖尿病是在免疫功能發生紊亂、心理狀態及微生物感染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引發機體胰島功能降低的代謝紊亂綜合征。妊娠期孕婦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腎上腺糖皮質激素以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都會增加分泌,導致血糖水平上升。而血糖水平上升,會對胰島素分泌產生刺激,使其過多分泌,破壞機體組織或相應細胞對高血糖應對的能力,形成妊娠期糖尿病。
目前,對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判斷與高齡肥胖產婦數量增加、診斷標準降低及生活方式改變等因素有關。
醫學研究表明,孕婦在孕早期出現妊娠期糖尿病,先天畸形發生率為6%至10%;孕中晚期出現高血糖會增加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胎盤早期剝離、巨大兒、自然流產、早產、羊水過多、感染等諸多風險。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產后10年有30%至40%的幾率會發展成為以2型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為主的代謝綜合征。“合理營養是健康基礎,平衡膳食是根本途徑。”李金表示,醫學營養治療是在積極治療糖尿病的基礎上,通過制定營養方案,調整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飲食攝入,控制患者的體重,在確保孕婦及胎兒發育的營養需求基礎上,讓孕期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以減少并發癥、改善妊娠結局的一種干預手段。由于孕婦存在個體差異性,通過個體化醫學營養治療能使治療方案更具針對性,同時配合運動干預,能大幅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據李金介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大興區人民醫院營養科將收治的380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分為參照組與實驗組各190名,進行醫學營養治療對比調查。
該院營養科對參照組患者采取常規飲食指導、適量運動、孕期教育、血糖監測及體重監測,囑咐孕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鼓勵家屬給孕婦更多關愛。
醫務人員對實驗組患者采取個體化醫學營養治療聯合運動干預。醫務人員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手段向孕婦及家屬開展營養教育,根據患者孕前身高、體重計算出體重指數,根據消瘦、正常、超重、肥胖的體重類型確定能量系數,同時結合患者的飲食習慣和嗜好,為患者制定個體化膳食處方,合理分配每餐的能量。
醫務人員要求患者自行記錄膳食日志,詳細監測并記錄進餐時間、食物名稱、原料名稱、原料重量、體重、血糖指標、運動等情形。7天后復診,院方再次對患者進行個體評估和血糖監測,根據飲食情況調整具體方案,確保營養攝入的均衡性,直至達到正常血糖水平。經過1至2周指導后,將血糖濃度控制不達標或調整飲食后出現饑餓性酮癥,增加能量攝入血糖濃度又超標的患者,轉到內分泌科進行胰島素治療。
醫務人員要求孕婦按時就餐,每天進食次數為5至7次,3次為正餐,加餐2至4次。其中,加餐所補充的能量不能超過全天所需能量的30%。
該院營養科根據孕婦體重制定個體化運動方案,包括散步、有氧運動、孕婦體操、小重量的上肢訓練等項目。醫務人員叮囑孕婦,每天堅持適量運動有利于促進分娩,進食30分鐘后是最佳運動時間,每天應堅持鍛煉1小時,夏冬季節可選擇居家運動,春秋季節應到戶外運動。此外,簡單的家務活動也是運動的重要方式。
此次醫學營養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各項血糖水平均比參照組顯著下降,剖宮產率和不良母嬰結局發生率均比參照組低。
李金表示,通過調控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飲食方案,能夠顯著改善機體營養狀況。同時,通過運動干預能夠增強胰島素轉運血糖的能力,從而提高骨骼肌中血糖利用率,加快血糖向肌糖原轉換的速度,降低胰島素的抵抗。另外,合理的飲食和運動還能促進孕婦的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和外周水腫,緩解失眠、便秘等不適癥狀,進而改善孕婦的妊娠情況,對于確保母嬰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